省科技重大专项“耐盐碱作物新品种培育改良关键技术研究”推进会在济南召开


2017年5月16日,省农业科技重大专项(重大关键技术)“耐盐碱作物新品种培育改良关键技术研究”推进会在济南召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作物研究所、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和山东省水稻研究所、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山东黎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东营康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课题负责人及科研骨干等1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项目负责人汪黎明研究员主持。
各课题主持人重点汇报了项目实施以来各课题任务指标完成情况、研究进展、取得的突破性技术成果、经费支出情况及2017年工作部署。汪黎明研究员就项目实施的总体进展情况进行了总结评价,重点部署了下阶段项目耐盐关键技术集成、耐盐品种高产攻关和示范推广工作。
本项目围绕培育粮食作物(玉米、小麦、水稻、谷子等)、药用生态植物(板蓝根、射干、防风等)、能饲兼用植物(高粱、甘薯、青贮玉米、柳枝稷、芒草等),重点开展耐盐碱作物育种理论与技术研究、种质评价与创制、新品种选育改良及盐碱地作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项目在关键技术、种质、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及成果示范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在东营等地建设核心试验基地3个,在黄河三角洲建立示范推广基地9个。在育种技术理论研究方面,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编辑等新技术与系统选育等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构建了室内幼苗耐盐发育鉴定、盐池中间鉴定和大田生长鉴定交互验证的耐盐碱鉴定评价体系。在种质引进评价方面,累计引进、评价种质资源3600余份,筛选创制出耐盐育种材料148份。在新品种研发方面,培育和筛选出鲁单9066、鲁单818玉米品种、济麦22、济麦262小麦品种、盐粳218水稻品种、济谷12、济谷16谷子品种、济甜杂2号高粱品种、济徐23、济薯26甘薯品种及饲草和药用植物等优良品种(系)。在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方面,开展了盐碱地作物增产增效耕作方式、种植模式、灌溉和施肥制度等综合研究。项目已发表研究论文14篇,编写著作1部,申请专利26项,获得专利授权11项,制定山东省地方标准5项,获得省部级成果奖励3项。项目的实施对推进盐碱荒地综合开发利用,挖掘中低产田的增产潜力,促进黄河三角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