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农业转基因科普知识
一直以来,关于转基因作物在社会上都有很多的争论,其实,转基因是一项高技术、新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家和农业部对转基因技术发展的方针是明确的,即研究上要大胆、推广上要慎重、管理上要严格。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惯例相协接的法律法规、技术规程和管理体系,当务之急是如何更好地普及转基因知识,使公众能更理性地对待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近期,青海省农牧厅科教处、青海省农牧厅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在西海都市报开设知识专栏,分9期介绍农业转基因相关知识,带领公众探究农业转基因的“事实真相”,引导公众科学认识、实事求是地看待转基因技术及产品。
转基因是一种怎样的技术
转基因技术目前应用的领域
转基因技术广泛应用在农业领域,包括转基因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培育,其中转基因作物发展最快,具有抗虫、抗病、耐除草剂等性状的转基因作物大面积推广,品质改良、养分高效利用、抗旱耐盐碱转基因作物纷纷面世。转基因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也有长久历史,如利用转基因工程菌生产食品用酶制剂、添加剂和洗涤酶制剂等。此外,转基因技术还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和能源领域,如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以及利用转基因生物发酵燃料酒精等。
转基因育种技术
与传统育种技术区别
育种技术随着科技进步不断发展,经过最初的自然驯化、人工选择、人工诱变、杂交育种,逐步发展到现在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分子设计育种和转基因育种技术,所以,转基因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一脉相承。
传统育种是依靠品种间的杂交实现了基因重组,而转基因育种是通过基因定向转移实现了基因重组,两者本质上都是通过改变基因及其组成以获得优良性状。转基因育种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跨物种的基因发掘,拓宽遗传资源的利用范围,实现已知功能基因的定向高效转移,使生物获得人类需要的特定性状,为高产、优质、高抗农业生物新品种培育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这种基于对基因进行精确定向操作的育种方法,效率更高,针对性更强。例如,抗虫棉花就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杀虫蛋白基因转移到棉花中,从而能够专一性抑制棉铃虫发生,减少棉铃虫危害,减少农药使用,实现稳产增产、提质增效;抗除草剂作物就是将抗除草剂草甘膦的基因转入农作物,从而在使用除草剂(草甘膦)除草时就能够做到只除草而不危及作物,既增加了种植密度,有效去除杂草,又能降低劳动强度和除草成本,从而能够提高种植效益。
国际上的转基因技术发展态势
现在全球转基因技术研发势头强劲,发达国家都在抢占这个技术的制高点,发展中国家有很多也在积极跟进。美国政府态度积极,方向明确,已经占据了全球转基因产业发展先机,在全球种业具有明显优势。美国是最早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转基因抗虫玉米和抗除草剂大豆的种植面积已分别超过玉米、大豆面积的90%。美国市场上70%的加工食品都含有转基因成分。欧洲转基因的研发水平曾一度领先于美国,但之后态度趋于谨慎,目前已大大落后于美国。如今,欧盟部分成员国也在积极推动政策调整,2013年西班牙、葡萄牙、罗马尼亚、捷克和斯洛伐克等5个欧盟国家抗虫玉米的种植面积已达到14.8万公顷,其中西班牙种植面积最大,占其种植面积的94%。2014年2月11日,欧盟部长会议还通过了对杜邦先锋良种公司培育的一种新型转基因抗虫玉米TC1507的种植许可。这表明,欧盟的转基因政策正在发生一些变化。
我国要发展转基因技术的原因
我国是人口大国,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我国人多地少,耕地面积递减的趋势难以逆转,农业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重大病虫害多发频发,干旱、高温、冷害等极端天气条件时有发生,农药、化肥过度使用,农业用水供需矛盾突出。据估计,我国约60%的耕地缺乏灌溉条件,7亿多亩农田常年受旱灾威胁,5亿亩盐碱地有待改良。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刚性制约因素越来越突出,单纯依靠扩大生产规模很难满足不断增长的农产品需求。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中国人的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必须突破耕地、水、热等资源约束,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推进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既是着眼于未来国际竞争和产业分工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既是顺势而为,也是大势所趋。
全球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实践表明,抗虫和抗除草剂等转基因作物的广泛应用能够提高作物抗虫、耐除草剂、耐盐、抗旱等能力,防止减产,减少损失,从而达到提升品质,保护环境,提高产量的效果。如,巴西、阿根廷等国种植转基因大豆后产量大幅提高,已成为全球第二、第三大豆出口国。南非推广种植转基因抗虫玉米后,因虫害得到抑制,种植密度增加,使单产提高了一倍,一举由玉米进口国变成出口国。印度引进转基因抗虫棉后,由棉花进口国变成了出口国。2013年,我国抗虫棉种植面积420万公顷,其中自主研发的抗虫棉占95%,不仅能减少农药使用,而且提高了棉农收入。(未完待续)
青海省农牧厅科教处
青海省农牧厅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文章来源:西海都市数字报
(责任窦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