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油脂油料市场供需形势分析与进口前景展望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5月10日-11日,由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与郑州商品交易所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油菜籽产业发展大会暨油脂油料市场行情研讨会”在湖北武汉召开。以下为会议演讲。
全球油脂油料市场供需形势分析与进口前景展望
路易达孚(中国)贸易有限公司油籽油料部副总经理 李宁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主办方能提供这样一个机会给我,今天我主要给大家讲一下2017年全球油脂油料市场供需形势以及我们国家的进口前景。
我的讨论从两个方面来展开,大家都知道油脂油料是重要的蛋白类来源和食用油脂的重要构成。在过去十多年为什么大豆进口和其他油脂油料进口持续保持快速和稳定的增长,这个里面比较简单的原因就是过去十多年中国饲料蛋白的需求也是非常健康、稳定的增加,平均增长率是6.4%,右边的图是中国总油脂的需求,包括直接食用的食品油,也包括工业用油,还有在食品工业的用油,这个增长率就没有饲料蛋白增长率那么高,平均增长率大概3%出头一点,因为饲料蛋白和油脂的需求增加,形成了油脂油料进口增加的整个大格局。
现阶段国际国内油脂油料市场总的情况有四个概括点,其中国内两条,国际两条。在南美大豆收获基本告一段落的情况下,美豆目前的关注的焦点是美国天气和非平衡表的因素,短期不看空。在过去两年里美国期货市场受天气影响,尤其是从美豆开始播种或者播种以后,我们就开始担心美国的天气会不会旱、涝,担心的因素很多,今年也有这样的情况,好在南美的天气没有像去年那样出现很大的问题。但是转过头来看美国的播种期,大家会担心近期美国的天气是不是雨水下多了,即使播种顺利结束了,今年六七月份是不是会碰到夏天的干旱,这都是天气因素。非平衡表因素,这个里面构成比较多、比较复杂,最主要的原因是汇率、货币,包括在芝加哥交易所基金持仓的水平,在过去半年里或者更短三个月里面,持仓变化非常大,基金从看空谷物,看多油脂油料,目前在这个上面已经完全反过来了,在过去1月左右时间他们已经从净多大豆类十几万单子,变成现在净空十几万单子。所有这些问题最后还是归根结底探讨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天气。最近美国的天气,我暂时放一个假设,如果天气没问题美豆价格很有可能突破8.5美元的前期低点,虽然我本人不愿意对这个价格有一个预测性的看法,但是这个里面的8.5美元我想是为了说明天气有多重要,不光是天气坏对价格上涨有多重要,天气好同样对价格的下跌也是同样重要,在后面的内容里面还有一块比较重要,就是巴西的雷亚尔是整个豆类体系非常重要的支点。
国内蛋白豆粕市场的概括点,5—7月份虽然南美季装运数量巨大,导致国内豆粕市场5—7月份压榨量很大,并且会比去年大,因为大供应量和到货量都要比去年高,而且压榨利润和产品销售也相对比去年更稳定,我会有这样一个简单的结论和概括点,同时,另外一个观点是8—10月份整大豆和豆粕的库存也要比去年同期相对要宽松。
国外棕榈油的基本情况,棕榈油的库存我们认为正在逐步恢复到正常的水平,所谓正常水平不是历史很高的值,至少在一年半比较严重的厄尔尼诺的水平之前的水平,从量上来说马来西亚的库存在190—200万吨,相对来说是比较合理的库存水平,我们认为马来西亚的库存恢复,或者说印尼加马来西亚的库存恢复正常水平大概在9月份以后。美国的豆油或者美洲的豆油主要变数是在美国生物柴油补贴政策,整个国际市场菜油和葵油的平衡表后期预计不会很宽松,这个后期包括16年结束以后的17、18年都在里面。
国内油脂的情况,在三月份期货价格一路下跌,最重要的论点或者大家最关心的话题是,中国国内豆油的库存会不会暴涨,会不会增幅巨大,然后导致全国范围内出现胀库,现在通过整个4月包括5月上旬走完以后,发现国内豆油的库存增幅要小于我们之前的预计,应该说胀库不会是特别大概率地发生。进口菜油库存预计在7—9月份会有所降低,但是从历史角度来看仍是比较偏松的格局,这里面对国内油脂来说有两点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已经发生,在过去一年庞大的拍储菜油库存,可能是未来国内植物油的风险来源,另外是在过去几个月到上半年,尤其是上半年后半段棕榈油进口量的减少,有可能也会挽救下偏松植物油供应情况。
第一,世界蛋白市场,世界蛋白市场平衡表是非常宽松,并不是全部是因为平衡表本身的因素来决定平衡表的宽松,从2014年开始,过去原油市场的下跌,导致以卢布为代表的东欧货币贬值,导致了俄罗斯及部分前苏联国家在谷物的出口市场竞争力大幅度提高。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的生产也是相对比较正常,从2014年以后,包括近期中国的玉米去库存,都会导致能量类谷物商品价格下降比较明显,与它在种植带或者在播种竞争面积的油脂油料的价格优势就比较明显,所以蛋白播种面积也会有所提高。
第二,比较好的种植利润导致了大豆或者说其他谷物类的科技研发投入的增加,单产原来是围绕着趋势单产根据天气不同的状况上下波动,但是在过去几年里面,尤其是在2016年大大地超过趋势单产的水平,创下了最高的单产。
第三,低蛋白粕价格比较大刺激中国以及全世界其他国家的蛋白粕的弹性需求。虽然弹性需求上涨比较快,但是连续的丰收或者连续接近丰收的作物状况,还是没有办法来解决蛋白粕供应相对过剩的问题。
第四,平衡表外面的炒作题材,当然不仅限于这些因素,这些因素每个都可以拿出来说很长时间,但是要让大家清楚大概在未来的3个月或者6个月,哪些因素会对平衡表或者商品价格,或者说供应的节奏起到明显的作用。美元指数是过去一年或者说两年一直影响豆类和谷物市场价格的因素,它和雷亚尔、比索、人民币共同影响出口国的出口比价,进口国的套保或者说压榨利润。其中比索我想说一下,因为阿根廷的谷物和豆类出口都需要交出口税的,但是从明年开始出口税有一个规定会下调,这样也可能会影响17、18年全球大豆的出口形势。另外牵涉到一些非平衡表的因素,还有海运费、美国生物能源政策,也包括东南亚生物能源政策能不能得到落实,另外中国压榨产能的分布,包括我们最近讨论比较多的菜籽,以及关于菜籽政策进口关税方面的问题等等,这些都都构成了非平衡表类的问题,我们在下面都涉及到,我们看到这些因素或多或少在不同时间段对不同地区的豆类的平衡表都会起到重要或者相对重要的影响。
第五,美豆如果扩种或者继续发展天气升水,在6月份和7月份碰到的天气问题,那么它会迅速地传导到中国的大连期货以及中国的现货市场,会使中国压榨厂、饲料厂整个链条里面的所谓应该持有商品的持货人囤积大豆或者豆粕,从而会强化上涨行情,就是追涨杀跌,也算是非平衡表因素里面的谷物影响,从原油影响卢布,进而去影响俄罗斯的谷物出口,进而影响世界种植比例的开始,2014年开始原油是加速下跌的,下跌的比例还比较高,从最高的90、100美金最低跌到了20美金左右。与此同时几乎相关性非常强的是卢布迅速贬值,跟美元汇率相关性非常强地跟着原油价格在走,至少在开始的时候是这样。所以我们看到在过去的四五年里俄罗斯加乌克兰的玉米,俄罗斯加乌克兰的小麦出口量是急剧地上升,尤其是小麦,小麦出口量在国际平衡表如果到4500万吨这个水平,占比应该是非常强的。
这是我们看到的芝加哥玉米和小麦这两种重要的谷物,受到了本身的周期,因为本身是天气也比较好,产量比较高,平衡表因素也比较好,加上平衡表外因素间接的影响,玉米和小麦的价格已经连续好几年在低位徘徊。玉米价格的低位徘徊会导致美豆和美玉米的比价突破正常时期的2.3这个水平期,如果在2.3以上会鼓励多种大豆,在2.3以下会鼓励多种玉米。
这是美国的播种面积在过去12年里面的变化,在前期有涨有跌,但是在最近四年里面它是持续地增加,这个图跟我们相关性还是比较强的,尤其是今年至少在美国历史上是创历史记录的一个面积,8900多万英亩的播种面积同比增加7%左右,我们看到增加的面积也是主要来自于玉米或者说其他农产品类的转换。
科技投入,有可能是科技的投入导致趋势单产不断改善,左边的趋势比较高,我把50年趋势单产压缩在里面,实际上没有这么恐怖,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不需要去开垦原始森林种更多的大豆,这样就够了,因为50年压缩在一张表里面看上去这个旋律还是比较吓人,每年都有特别高的增长,虽然是50年,但是可以看到过去三年里面其实增长还是挺恐怖的,因为它超过趋势单产很多,我把它归纳为有可能是因为科技的投入导致了种子或者是其他种植技术的提升,所以它的单产有了非常显著的增加,天气是不错,但是不管在哪个产地,8000多万英亩这么广阔的地域都风调雨顺,导致了所有的单产全部上升,这点有点太牵强,各方面的因素,可能科技因素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
右边这张表最右边的一根线是根据美国农业部最新的发布的单产、收割面积推导出来的美豆产量,美豆虽然种植面积创了历史最高,但是收获的产量不如去年,甚至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去年的单产实在是太高了,去年的趋势单产是46,最后却达到了52,实际单产比趋势单产还要高出15%。
这是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字算出来的美国年度平衡表,左边是出口数,如果按照趋势单产我们认为出口数还是会比这几年,就是明年比今年还是会略有增加的。右边的这张图,最右的三行是我假设的几个单产,我看到上午也有嘉宾预测,是放在趋势单产50和52,我这里放得比较极端是为了强化一个概念,天气对平衡表和对行情的影响会有多大,最右边数过来第二行我们把单产放到了53.2,比趋势单产大概高了10%,这样的话大豆的产量会十分巨大,毫无疑问就是美国历史最高的美豆的产量。压榨量在今年的基础上,因为没有看到美国有最新的压榨产能的形成,美国的压榨量应该不会增加很大,放在1950这个数字。假设这么大的总产,我们预测大豆价格应该是会下跌,升贴水也不是太看好,这样就把正常的21亿蒲式耳的出口数字调高到23亿蒲式耳,即使这样最后结转库存也是在8亿蒲式耳以上,几乎今天没有人相信美国平衡表在7亿蒲式耳以上,甚至没法想象这么高的产量导致了这样的结转。最右边这一行,反过来假设发生了非常严重的天气问题,这个天气问题有可能出现持续的干旱,这样把单产比趋势单产下降10%,假设出现44这样的单产,芝加哥大豆期价在过程中肯定会上涨,我们拿掉了一部分出口需求,把出口需求放回到15、16年的这个水平,这样算下来结转库存在4.2亿蒲式耳,4.2亿蒲式耳比14、15年略微减,从目前的价格来看,如果对应的4.2亿蒲式耳,那很有可能芝加哥在今年价格的基础上是涨10%、20%,可能更多,反过来讲如果在8亿蒲式耳上,前面8.5美元是有可能看到的,虽然我不太愿意去预测价格。
这是我们看到今年最新的巴西和阿根廷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巴西和阿根廷的产量比去年同期都是要增的,虽然播种面积去年跟今年差不多,比前几年高很多,但实际上去年在收获的时候巴西和阿根廷,尤其是阿根廷加乌拉圭遇到了比较严重洪涝的情况,这样就导致阿根廷的产量实际上去年下降比较明显的,今年阿根廷的产量没问题,加上巴西两个南美供应国,它们的大豆产量创了新高。
除了三个最主要的大豆出口国,简单看一下加拿大和巴拉圭这三个国家的面积产量,在过去四到五年里面,它的播种面积还是稳步增加的,最近的这一年都是最高的面积和最高的单产,这说明前面说的谷物的比价、天气因素导致了我们在过去的一年里各个产地都碰到了最高的收成。这个是我们根据趋势单产放的美国大豆的结转库存,同样我们用同一类的数量,来看美国和巴西和阿根廷相比较在各自同一年度的末端库存水平是什么样的,美国增加的是特别明显,当然今年晚上就有美国农业部的报告,有可能这个数字就会去调,因为情况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出口节奏和出口量的数字方面,阿根廷的数字,结转库存今年跟去年比,预计不会有特别大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我刚才提到明年1月以后它的出口税有可能会下调,今年看到比较好玩的事情阿根廷的收获期在4月,主要出口月是在5、6、7这三个月,明年有可能看到1、2、3月阿根廷加入出口大军向中国出口豆子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但是它降税的过程比较缓慢,它是按月降的,不是一步就降到位,有可能会比较慢,但是至少跟往年来比是有一个比较大的不同。
大豆单产的提高尤其是在巴西,抵消了雷亚尔的升值对巴西农民卖货的影响。雷亚尔的波动从过去三年里面先从贬值到高位,然后又开始一个升值的过程,对应的大豆的年份正好是在贬值时候,它要卖15年的豆子,在刚刚开始贬值的时候是2016年的高峰刚刚过,然后到2016年尾声出口的时候它的货币开始加速升值,然后到了今年它也是走过的一波升值,这样的话从3月份里来看它的出口节奏的影响就会比较大。在2015年的时候巴西的结转库存其实是非常低的,因为它的货币鼓励农民把豆子去卖了换成雷亚尔,其实2016年产量和2015年是持平的,但是结转库存增加了很多,但是从中国的进口节奏来看,在巴西的出口季二三四五几个月份买到了巴西合适价格的豆子,但是到后面理论上在六七八九巴西也有出口的时候,并没有出口更多的豆子,这个就是货币升值贬值的节奏导致了农民卖货节奏的影响。按道理巴西今年卖货很慢,量不应该很大,因为它的货币是在升值,但是今年在二三四月看到非常大量的巴西大豆出口额的数字,接下来五月的数字也不小,就是因为今年巴西巨大的单产加上巨大的总产,导致了货币在升值过程中,仍是有非常强的出口需求,总的出口节奏是慢了,但是量是增的,右边是巴西大豆单产的变化。尤其是大豆的海运费,在过去两年里面已经走出了一个低谷,在3月份、4月份这两个月其实对豆子的采购还是有影响的,至少心理上有影响,因为它有两三个美金的涨幅,一个月要买1000万吨的大豆的国家来说总量也不小,变动的量也不小,它已经离开底部好像要走出这个周期。
国内大豆和蛋白的情况,我主要也是从这三个对蛋白需求特别明显的饲料品种和水产料来说蛋白的需求,16、17年度中国的蛋白需求是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增长的,总蛋白的需求增长是5%,过去10年是6.4%的增幅。生猪存栏在一个上升周期,蛋鸡存栏也在历史高位,唯一略微有一点不同就是关于鱼价,我们看到的是鱼价在较长的历史周期,它是属于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从养鱼的积极性会增加带动后面的投苗数,至于这里面能不能形成对饲料的最后需求,情况其实是很复杂,比方说广州遇到的历史性大雨,这些都会影响养殖户的投苗以及购买饲料远期的计划。在总蛋白同比增加5%的同时,豆粕需求同比增长是9.5%,这里面是因为整个蛋白需求太依赖豆粕了,其他的杂粕或者说DDGS进口,现在已经到了100万吨,其他杂粕的退出也是导致中国非常依赖豆粕作为唯一的蛋白源,或者是接近唯一,因为它的依赖度非常高。大豆在南美产地的采购,采购保持一个叫即期采购的节奏,叫做即买即用的节奏,2月份巴西豆大量开始下来的时候,在二三四月看到非常大的周转数量,这样对应国内大豆到港量剧增的月份是5—7月,会是非常大的大豆到港量。同时根据自己的压榨厂推论出国内同业大概有相当比例的预售,从这里推断大豆压榨的开工率也会相应比较高,即使这样,我们仍然有很多大豆的结转库存。8—10月份的豆粕饲料需求季节性增长的时候,因为我们看到巴西或者阿根廷过了它的主要出口月份以后,芝加哥的价格加上它的升水是呈一个轻微的近低远高的结构,觉得这种结构可能对国内的油厂来说,略微买多一点也是风险可以控制,因为后面不太存在巴西那边的升贴水的暴跌,因为它过了最主要的出口月份。
有一个疑问就是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主要是大豆供应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有这样一个问题,8—10月份国内大豆及豆粕市场是否会出现季节性紧张,这里面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有可能认为不会紧张的因素,看到在南美包括美国,美国也很少见的,在巴西出口的尾声部分,6、7、8月份美国没有出口中国的习惯和历史,但是今年我们有可能看到连续12个月美国的豆子都有出口,在巴西、阿根廷、南美主要5、6、7这三个主要出口月美国可能会有大豆运到中国,而且有可能不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字,可能会相对比这个数字要大一点。针对这个疑问一个观点就是说产地主要是南美供应比去年要宽松很多,因为去年收割时是减产的。另外人民币跟去年同期相比也没有贬值趋势,国内还是会保持买货的节奏。4月份个人一直都这么认为,觉得这个很正常,但是过了五一以后情况略微有一些变化,这个变化导致了国内国外两个截然相反的因素,一个是产地贴水在目前价格上是在上涨,另外国内豆粕的基差是在下降,如果这两个因素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面仍然共振或者说掌控这个市场,后面7—9月份的采购会不会慢下来啊。
这是为了说明前面情况的图表,第一张是猪价,猪价从去年7月份最高点下来以后,正在缓慢地向下降,从另一方面也说明杨秘书长说的猪的存栏开始增加,总的猪价相对比较好,养殖利润在比较健康区域里面,这种形势可能会持续。鱼价过去几年,很难看到鱼价涨起来的那么快那么早,我们自然推论鱼价起来那么早,会不会导致今年鱼苗的投放量会提前,而且量会比较大,这样会对后期6、7、8月鱼饲料蛋白需求上涨有一个实质性的影响,这是简单用价格去推导养殖意向,主要为了说明刚才上面几个观点。
对于进口大豆数量,各个公司放的数额都不太一样,我觉得大同小异,趋势应该差不多,我们今年放的数字是9000万吨以上,17/18年度放的数字更大,我们可能放到了9500—9600万吨之间,这里面对数字的说明主要有三个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养殖业的稳定发展,特别是生猪存栏数的快速增加,而且生猪在存栏数增加的情况下,它的养殖利润也在健康水平之内,未来几年生猪的周期还会持续,导致豆粕的需求是持续比较健康的增长。二是在豆粕依赖性越来越强的同时,在过去几年,其他杂粕的供应一直是不稳定,或者是起不到替代作用。一个是棉粕,棉粕从传统的华北、长江中下游包括湖北这一带和新疆这三大主产区,现在只剩新疆主产区,如果新疆主产区不管是运棉籽还是棉粕过来,不光是成本的问题,物流安排也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菜粕的供应,菜籽的种植是逐年下滑的情况,在逐年下滑的过程当中,国产菜籽主要是用于小榨的,小榨的副产品由青饼变成黄饼,而黄饼在饲料的用处和价值远远低于正常的青饼或者正常的菜粕,这样就会进一步退出了蛋白的使用领域。花生粕,作为花生产量是持续上涨的,但因为花生粕的占比太小了,还不足以形成对豆粕的有效替代,或者影响比较大的替代。国产玉米蛋白粉的出口在增加。三是国产大豆增量会不会导致进口减少。2017年因为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中国的大豆跟美国一样,大豆的播种面积扩大了,产量也会增加,我这里写的是300万吨,可能是行业普遍认可的数字,区间在200—400万吨之间,因为毕竟才开始种,从播种意向来看大概会有200—300万产量的增加,这个产量的增加到年底会供应国内大豆压榨或者食用,国产豆油会不会有产量的恢复,会不会影响进口豆油数量的增加。蛋白粕增长率在过去的五年里面还是比较平衡的,而且量也是比较健康,在5%—9%之间。右边这张图是国产杂粕类,基本上不能对豆粕形成有效的替代。那么进口的蛋白源像DDGS会不会对豆粕蛋白起到替代,从进口量来看因为“双反”政策导致量的下降比较明显,明年也不会让它恢复,除非有政策上其他因素导致它迅速地恢复,但是目前来看还是愿意把它放到跟今年一样,进口的蛋白类也是维持非常低的位置。
这是我们看到在大豆销售过程当中的两根线,一根是近高远低的线,是大豆压榨利润情况,我们看到最好的压榨利润出现在元月份,这张图是我截图3月某一年从4月份到年底的大豆压榨图和上面大豆一口价的线,我们忽略虚线部分,虚线部分只是跟上几天的变动,从这根线非常明显看到在过去一年半里面,压榨利润的图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一个形态,这样一个形态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一是压榨利润近高远低或者近正远负的格局决定了油厂买货的节奏,就是即买即用,尽量去买靠近现货月的船。二是中国大豆压榨产能提高带来的大豆、豆粕和豆油仓容的增加,对油厂增加了很大的调控余地。在过去的几年甚至在未来的几年里面,中国大豆压榨或者其他油籽压榨的产能还是有增加的可能性,或者说必然性,因为油厂的产能增加,油厂除了榨油设备外会有仓库和成品库,这样就导致可以放下大豆产品类的仓容会增加,给油厂提供的调控余地也会增加。三是5—7月份大豆还是比较宽松,通过不同的图已经提了三遍,5—7月份的大豆库存会很宽松,很宽松以后导致了豆粕的基差会下降,进而去影响压榨利润,这张图说明有可能压榨利润也会变差,这样可能会导致7—8月份比我们原来想象的进口数字会小,但是不要紧,因为今年前面的数字足够大,如果每个月下降100万吨或者几十万吨对后面的形势产生不了决定性的作用,即使7—8月份进口有所减少,但是8—10月份国内大豆和豆粕市场也不会紧张。
有一个传言今年国家可能继续销售临储大豆,抛售大豆之后是不是要轮进,如果轮进,我们不知道政策的因素最后会落实到什么样的节奏和数量,我们就妄言一下,假设有300万吨或者400万吨的进口融入,会不会导致17/18年度,或者说16/17年度进口大豆影响我们原来放的9000万吨或者9500万吨的数字,因为毕竟这个量比月间的波动几十万吨要大一些,因为没有确切的说法。这张图是长江流域对大连交易所的9月份豆粕的基差,是从1月份的高点然后4月份结束也是往下在走。因为最后期限回归的原理,最后9月份结束的时候期限肯定是缩窄的,至于能不能走出负数来那是另外一回事,至少在近年来没有,因为对9月份供应期里面总是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故事发生。这张图本身代表在回归的过程当中,或者预期5—7月份国内压榨量的增加,基差数在加速回归,加速地往期现回归,右边这张图也是我们作为一个参考来看,是9月份对1月份的价差,大连期货市场豆粕的价差,如果9月份结束,9月的价差还是维持正的非常高,那就说前面的供应是有问题的,如果在低的位置说明5—7月份的供应或者更长月份,包括8、9月份的供应是没问题的,它就会在一个低位去运行价差,两张图也映证了5—7月份的供应相对是宽松的。
棕榈油的问题我们是这么看待的,产量在恢复,从目前来看恢复还是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比如说定的马来西亚200万吨数字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同时销售区印度也有增加库存的需求,由于的产量恢复比较慢,如果库存恢复到200万吨的数量,需要在6、7、8、9月份都会有非常高的产量同比,因为去年是减产的过程,它要恢复产能必须要比去年异常大的同比增加才能恢复到正常的水平。
16/17年年末预计全球的葵油库存是处于中性的水平,17/18年会变趋紧,主要原因从供应方面来说的,乌克兰的面积是有所减少,但是同时印度和欧盟对葵油需求比较旺盛。菜油加拿大的面积略微提高,初步预计会增40万吨,欧盟菜籽产量预计恢复,这两天天气都比较偏干,所以情况还不是太明朗,也不是太乐观,这样看国际上的菜油不是很宽松,但同时也说明不是特别紧张,这是加拿大菜籽产量平衡表里面的面积和产量,面积过去几年一直没有增,但是产量增加得飞常明显,有天气的因素,也有种植的因素。
过去一年多以来棕榈油出现一波向上反弹的动力,就是厄尔尼诺强度非常强,赶上了上一个98年的强度带来棕榈油的减产,终于在去年到达了,因为厄尔尼诺发生的比较早,在2015年就有,但带来的产量下降是从16年开始。目前按照厄尔尼诺气候的传统,应该是厄尔尼诺的转拉尼娜,但是现在好像又变化了,因为强的厄尔尼诺没有接着出现拉尼娜,有可能就会平稳,或者转回厄尔尼诺都有可能。这是MPOB发布的数字,昨天这张图恢复还是比较高,这是同比,去年同期是在历史上比较低的,这个增量是非常好的信号,说明产量在恢复,但是具体够不够这是另外一说的,有可能不够,右边的图对照3月份的库存来看,它是历史相对比较低的位置,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库存会迅速增加,但是之前的减产导致在主要销区印度和中国都是一个低的棕榈油库存,所以在产量恢复增加本地库存的情况下,它还得帮中国或者印度恢复库存,这是从没有考虑价格体系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的。葵油今年是中性,明年偏紧,中国和印度的进口量,印度的进口量放得必须非高,中国放得相对比较稳定,因为中国葵油消费作为健康油或者高端油,它是每几年就会上几个台阶的节奏。
国内油脂市场的几点结论,一是豆油需求不会下降,因为棕榈油在低库存情况下,不能替代豆油的消费,所以豆油的消费会替换棕榈油的消费,包括棕榈油的散装油或者中包装的消费,导致豆油的需求会在五六月份季节性地快速增加。二是如果产地棕榈油在9月底前库存依然很紧,中国棕榈油库存也会在6—9月份再次降到很低的水平。三是关于菜油,进口菜油对抛储菜油的反替换将持续发生,进口菜油库存在9月底之前会从高点回落,但依然不紧张,这个结论也是之前讲过的。四是抛储菜油的库存怎么去影响市场。现在进口菜籽的部分,到了非常稳定的平台期,右边是中国菜籽产能的增加情况,其实产能还是增加很快的,尤其是在17/18年的增加幅度还是蛮大的,但是菜籽进口增量比较平稳。传说的菜籽进口要取消进口关税类似的传言,从这个产能增加来看也不是不无道理,放开更多进口区域,中国菜籽产能在长江流域比较大,主要消费也在长江流域。国产菜籽产量,不管是统计局的数字还是最终用市场感觉的数字来说,感觉下降还是比较明显的,今天非常高兴听到湖北省连续好多年排名中国菜籽产量最多省份,不是比价关系导致国产菜籽减量的,2015年前是国家补贴,而且菜籽的价格是非常高,即使这种情况下每年也在往下滑,各种各样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因为菜籽的种植,尤其是收获的季节消耗劳力,而且现在中国劳力结构是趋于老龄化和缺少化,所以在农村很难形成全国范围内的菜籽播种面积的增加或者说产量增加。小麦跟菜籽的比价,小麦从过去三年里面,从优势变成不占优势,我们了解以后觉得小麦菜籽混种区很可能转回不了菜籽。
下面是大家关注的问题豆油会不会全面胀库?从下面几个因素看不会发生,一是5—7月份大豆压榨量。二是棕榈油历史低位,所以豆油胀库的概率并不大。三是现在价格结构菜油不足以对豆油构成威胁,不管是进口菜油还是抛储菜油。四是豆油在饲料里面的需求没有出现大降。这是讲到非常传统的也非常重要的两个价差,一是在南美的豆油和棕榈油的价差,去年9月份开始出现过非常低的豆油和棕榈油的价差,基本上是一样的价格,其实今年的4月份,现货在某些天棕榈油比菜油贵,这种情况会把棕榈油的使用压到纯刚性,甚至比纯刚性还要小,有其他油代替棕榈油,棕榈油的消费被压到非常低的水平,它失去的份额大部分被豆油占去,因为它跟豆油的价差是比较合适的,更鼓励市场去用豆油。这张图是长江流域一级菜跟一级豆的比较,从2015年10月份开始,我们把提货周期放在45天,然后把精炼跟罐装,运输各个渠道再放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我们推导出来去年3月份到6月份一级豆比一级菜还贵的情况下,其实菜油的消费是非常健康的,这样的话就导致第一批拍卖菜籽油可能在那个阶段快速消耗掉。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豆油跟菜油的价差,菜油比豆油要贵400块钱,期货上要贵600块钱,从这个图上来讲是有利于豆油的消费,不利于菜油的消费。棕榈油进口减少,市场最后用得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在5、6、7这三个月的进口数字,如果这个进口数字跟市场上现在大部分人预想一样,非常大的概率是今年年底阶段库存是历史最低的。豆油的消费还是位于第一位,因为大豆进口量太高了,它作为一个副产品来说产量是非常大了,导致所有油的进口量都在压缩,虽然它的绝对值比较大。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