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夜校”切忌应付式施教
5月11日,川东北片区“农民夜校”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巴中市召开。与会人员到南江县正直镇长滩村、巴州区化成镇长滩河村、经开区西锦社区等地参观了“农民夜校”工作推进情况。大家纷纷表示,巴中在推进“农民夜校”工作中,高度重视、基础扎实、亮点纷呈,其经验可借鉴可复制。
创办“农民夜校”的根本目的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普及致富技能、传播文明新风、促进社会和谐,着力培育懂政策、知感恩、会技术、守法规、讲文明的新型农民。
然而,在农民夜校的办班过程中,一些地方因当地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参加夜校学习的多为留守家中的老人和妇女,就片面地认为举办的夜校班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不大,进而办班敷衍应付,有的随便找几名能上讲台“说话”的充数,有的甚至将夜校办成了“家长里短”的闲聊班,“夜校台账”记了一大摞,真正的“干货”却寥寥无几。
办夜校,除了要给劳动力传授致富技能,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宣传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树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如果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刷数据”式办班,并不能给经济发展助力、给群众带来认同感,没有吸引力的课堂甚至可能连“刷数据”的人都凑不齐,最终只能是一场“独角戏”,实属公共资源的浪费。
只有坚持“真情”施教,不因人而异办班才是农民夜校久久为功的真正出路。留守老人、妇女并不是农民夜校中的“朽木”,他们也有希望提升自己进而创造财富的强烈意愿,也可以将农民夜校学到的东西传播出去,夜校的办班者一开始就将老人妇女排除在外,是严重的功利思想在作祟。各级农村领导干部要主动承担起办好农民夜校的主体责任,不管来参训的人是谁、来参训的人有多少,都要明确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的专兼职人员,细化教学计划,多方协调帮助教学提升办学质量,以“老人、妇女”这个经常性的参学对象为宣传中心扩大夜校影响力和吸引力。
杜绝“农民夜校”应付式施教,需要多“走心”,更多体现在办班方式的灵活多样上,要充分收集和尊重农民群众意愿,举办让他们感兴趣对发展经济有影响力的课程,根据老人、妇女、青壮年的不同需求因人施教,让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夜校实实在在的作用,真正用实事求是的办学态度传授农村实用知识、以严谨细致的“校风”传递共同致富理念,给农村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