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穗=高产?
如果大穗不等于高产的话,说明大穗还不够大,不在其它。
搞小麦育种的人,没搞过大穗或没欣赏过大穗的不多。
大穗,不仅仅是对小麦育种人有吸引力,对包括搞小麦生产和推广的不少人来说,也都有很强的吸引力。有吸引力的理由很简单,就是:穗子大了,穗粒数就多,单穗重就高,这些“大“、“多”和”高”,都与高产相关。
但是,我们又不难发现,在小麦育种上,坚持搞大穗育种的小麦育种人不多;生产上,有较长期种植大穗、种植大穗真正实现了“高产”的实例也不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也简单,就是:当人们接触了大穗以后,发现大穗是真实的,但小麦是群体作物,群体作物就要有一定或是基本的群体来支撑,而几乎所有的大穗类型都是属于单位面积内成穗较少的类型,它们无法保证这个“一定群体”或“基本群体”的要求,这也就与老百姓所常说的“稀谷秀大穗”相关了!大穗不实在、大穗与高产并不搭界。
为了解决这些存在的矛盾,人们曾经付出过不少的努力,也想了不少的招术,包括加大播种量、缩小行距、实行“乱籽”播种等等,结果人们发现,折腾了半天,穗数没有明显的提高,这就是 人们所说的“本性难移”啊!即使是有时通过人为的方式让单位面积穗数提高了一些,最终也是随着穗子的变小、穗粒数的明显降低而宣布“折腾”的告终。
育种更是如此。人们见到了大穗和发现大穗存在的“毛病”后,第一个想法就是增加穗数!就是用一些成穗多的品种和材料当增加穗数的“目标亲本”来杂交,来组合,来改造……思路是对的,这些也完全符合组合的组配原则,但结果都一样——大穗的杂种后代还是穗少;穗多的变成了小穗!
这样,人们的结论有了——所有的大穗都不好利用或不好改造!
百姓日常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事例:家里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很有特长,譬如足球踢得好。这时,我们的多数家长都要顺着孩子的特长,将其送入更专业的学校,或是请一些专业的老师来为其辅导提高……这些做法明显的理由就是令孩子的特长方面有更大更好的发挥。而不是发现孩子足球方面的特长后不去发挥这个特长,而是寻找孩子的“短板”。譬如说孩子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不行,就去玩命的不足这个“短板”们最终弄得特长没有得到发挥,“短板”也更不可能补齐。
大穗应该也是这样。大穗类型有其形成大穗的“内因”和潜质,我们应该像把孩子送入更专业的学校,或是请一些专业的老师来为其辅导,提高或加强其在踢足球方面的优势一样,看看顺着大穗的潜质其还能够提高多少。是不是可以将一些同样有这样潜质的品种或材料组合到一起,让它们的这个大穗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和展现,而不是补齐穗数少的“短板”!
其实,我的这个想法在“老瓦”、“二瓦”时期一直就有,但苦于没有更多更理想的大穗资源,这些实现就一直在搁浅着。群年,我又接触了一些有别于我原来“老瓦”、“二瓦”的大穗类型,更确切的说是这些类型的表现有好于“瓦”类,这样具体的计划就在今年又开始了。
其中有四个类型可以利用:第一类就是航空麦、学民大穗。它们属于同一类,是大穗的基础类型,表现有大穗大粒,不晚,穗型较不尖,茎秆粗壮,穗子长度可在20厘米以上,小穗数25个以上,多花多实,穗粒数超过一百了有戏,单穗重可达3~4克。第二类是我们的4803和34121类。表现茎秆矮,穗子大,早熟、籽粒光泽好、粒质硬的类型。第三类是山东紫类。其特点是茎秆质量非常的好,株高高度适中,籽粒偏小一些,将是我们继续增加单穗重后茎秆质量保证的基础。第四类就是去年我刚刚搜集到的“吨半不倒”类。其方穗,小穗数多,排列整齐,但穗数可能是最少的。有了这些不同的大穗类型我们就可以将它们往一块组合了,不怕大,怕不大!穗数少一些没关系,当我们有望将单穗重提高的到5克以上时,就是现在的杂交水稻高产类型模式,那时,每亩穗数有20万就是每亩1000公斤的单产,我们还要更多的穗数干嘛?!那么,今天我们手里的这些对类型那个穗数不都高于每亩20万呢?这样设计,事情就有意思了。
我两套亲本,曲周和漯河同时做,看看同样的组合、同样的材料、同样的思路,在不同的生态区会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及时发现,争取在“玩”儿的过程中及时调整。
图1)所有的大穗类型都要在基本群体下种植看看其表现,单行表现出来的穗数等都是不真实的,会造成认识和利用上的失误。这就是在基本群体下的大穗类型表现,是第一类。 图2)是在漯河做的一些大穗配大穗组合。 图3)看看整好后的留小穗数,就知道穗子有多大了。 图4)大穗和合成种配,目的是利用合成种的“铁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