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速应变 推进改革 研究生招生呈现新气象
日前,我校2017年统考硕士研究生录取名单公布,1366名考生榜上有名,再加上推免生288名,今年我校共录取硕士研究生1654名(其中录取全日制1278名,非全日制376名)。延续去年的火热态势,我校研究生招生持续火爆,今年统考报名人数达2782人,创下历史新高。全日制一志愿上国家线人数为1594人,需淘汰上线604人。
面对持续火爆的研招热,以及今年国家研招政策的新变化,学校采取了哪些相应的措施?下一步研招工作改革的落脚点在哪里?带着问题,记者采访了研究生院院长周永红。
早分析早复试 应对新变化
今年研究生招生工作最大的变化在于,国家取消了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首次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据悉,2016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统筹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坚持统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的效力。
今年我校非全日制招生指标为376人,一志愿上国家线103人,缺口273人。面对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不平衡的情况,学校立即出台政策,凡是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应届毕业生,均享受学校助学金和导师助学金;同时大力宣传国家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关政策,向考生说明两者只是学习方式不一样,其培养质量都能同等保障,学业合格也可拿毕业证和学位证。一些学院也积极行动起来,在国家线公布之前,组织考生学习新政策,向考生解读教育部“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有关工作”答记者问,以及相关文件。
“早在考研成绩发布后、国家线公布之前,我们就按照总体报考情况,预判分析了可能上线的人数,并通报各培养单位。”周永红谈到,此举让各单位按照初步的名额分配方案,有目的地考虑生源多了多少,合理引导部分报考学术型硕士的考生向专业硕士调剂,部分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考生向非全日制调剂。
早在国家线公布后的第三天,学校就开始复试工作,在生源大战中抢得先机。周永红表示,早复试也让学生早做准备,既可在校内相关学科间调剂,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系统申请向校外调剂,有效解决了风景园林学院、动物医学院、农学院、资源学院、园艺学院、林学院等生源好的单位各类考生不平衡的问题。
适当倾斜 科学分配招生指标
面对火爆的招生形势,科学合理分配招生指标尤其重要。今年,学校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按照学校规定,1名导师原则上招收1名全日制考生、1名专业学位考生,并在此基础上向雅安校区、都江堰校区倾斜。今年雅安校区招生指标240个左右,而2016年只有125个,增长了近一倍;今年都江堰校区招生指标90个左右,而2016年只有33个,几乎增长了两倍。
此外,招生指标向人文社科、理工、艺术类倾斜,向指导能力强、科研经费充足、培养学生优秀的优秀导师以及生源好的学院倾斜。
非全日制指标向历来招生较多的风景园林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动医学院倾斜,其中风景园林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各招收70-80人,动医学院招收40余人,圆满完成非全日制招生任务。
今年在推免生工作中新增了科研苗子专项,为在科研方面表现出潜力大的本科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捷径”。如何让更多的满足推免条件的学生留在学校继续深造,一直是学校研招工作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创业、文艺特长、支教团等专项的实施对稳定生源,保证生源素养起到了有效作用。近年来,我校接收推免生数量稳定,年均接近300人。今年,经管学科80%录取的都是推免生,生源质量得以保证,并确保了招生计划的完成。
实施分类培养改革 加大博士审核制招生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虽然近年来我校研究生招生越来越火爆,考生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如何吸引更多优秀学子来我校深造才更为重要。
“目前,报考我校专业学位的学生仍然偏少,不少学校科硕和专硕学生各占一半,但我校的比例还偏低。”周永红表示,下一步除了要继续吸引更多推免生来校以外,还要吸引更多考生报考专业学位,关键在于要进行分类培养改革,专业学位不能按科学学位的方式来培养,要提升专业学位的培养质量。
对于研究生分类培养改革工作,学校高度重视。去年6月,学校召开研究生分类培养研讨会,邀请到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张福锁教授,分享团队十年来转变以往以实验室研究为主的科研和研究生培养模式,采取学校和地方相结合、地方导师和学校导师联合指导、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结合的方法,按照“实践1-理论-实践2”的三段式培养模式,在生产一线培养理实并重、综合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的应用型专业学位研究生,逐步形成具有科技小院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
会上,周永红做了《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分类培养工作现状与思考》的报告,认为应增强全员分类培养的意识,从改革招生制度、完善培养方案、改进课程教学手段、建立有效的实践基地建设机制、强化学位论文应用导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开展联合培养、充分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今年,学校也迈出了实质性步伐。4月,林学院与凉山州德昌县林业局签署了林业硕士合作培养协议。根据协议,学院每年将选派2-3名林业硕士到德昌县开展实习和科研工作。今年研究生院专门划拨3个林业硕士指标,与德昌县开展首批合作培养,林学院相关学科专业老师与德昌县林业局的技术人员组成导师组,共同负责对合作培养的研究生进行指导,研究主要针对德昌县林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和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炼科学问题并进行解决,完成毕业论文。
目前,博士生招生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今年我校博士报考人数达445人,为历年之最,招生指标为151人,除去硕博连读34人,录取比例低于3:1,而往年的录取比例基本维持在2:1。
“今后我们希望加大博士生的审核制招生,”周永红介绍,很多高水平的大学主要都是通过审核制招生,少量通过考试录取。目前我校有审核制招生资格的导师78人。审核制招生条件注重有良好的学术背景和突出的科研培养潜力,希望学生能更长时间在课题组,更有利于出成绩。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微信更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