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既要“扶龙头” 也要“强联结”

“收购旺季要大量现金,申请贷款却比较费事”

采访对象:庐江县石头镇皖翔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帮田

位于庐江县石头镇的皖翔米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地方龙头企业,企业从小到大,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日前,记者来到这家公司,只见厂房里堆满了收购来的水稻,十几名工人正忙碌着。

“今年收购的粮食品种比较统一,质量也比较好。”董事长何帮田介绍说,以前农户种植品种比较散乱,给销售带来不小麻烦,价格也卖不上去。对此,公司与多个种植大户实行订单式农业操作模式,统一品种。这样一来,大米的销售价格高出市场价5%,农民也增收不少。

何帮田透露,他们生产的大米因为质量上乘,已经远销云南、贵州等地。为提高大米质量,公司近年来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比如:引进价值80多万元的烘干机,采用焦炭烘干,既提高了效率,也降低了成本。然而,纯做粮食产业,年利润率只有2%。今年收购稻谷1.43万吨,预计销售额达到6000万元,但利润只有100多万元。

“最头痛的事是每年收购旺季需要大量现金,到银行申办贷款却比较费事。”说起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何帮田坦言,如今向农民收粮食都不能打白条,一天就要一两百万元现金,有时只能靠担保公司抵押贷款。另外,企业发展需要一定规模的场地,但现在公司经营用地只有20亩,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帮助公司扩大经营性用地。

“转型升级压力大,迫切希望与科研机构合作”

采访对象:霍山县诸佛庵镇强森竹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启开

霍山县毛竹资源丰富,有大小上百家毛竹加工公司。位于该县诸佛庵镇的强森竹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竹地板半成品。据公司副总经理陈启开介绍,今年以来,销售收入已有8000万元,利润有800万元左右。

“这几年,公司年均收购毛竹量都在4万吨以上。 ”陈启开告诉记者,由于加工提升了附加值,毛竹价格水涨船高,现在每吨价格比3年前高出70元。预计今年农户每亩毛竹可获800元收入,一般家庭每年光卖毛竹就有2万元进账。

谈及公司的未来规划,陈启开不无忧虑地说,国内竹制品市场饱和,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小压力,从产品到服务都亟待转型升级,这对技术储备、设备改造和工人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希望能有机会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出更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 “公司投资400万元的生产线,准备上马小口径毛竹做户外竹地板。 ”陈启开说,上马小口径毛竹,不但可以节约成本,而且可以带动农户增收。

“惠农政策亟须落到实处”

如今,不少涉农企业发展比较缓慢,甚至有的企业惨遭“夭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资金周转出现问题。企业扩大规模、转型升级都需要大量资金,光靠企业自身显然无法解决。虽然国家出台了对涉农企业贷款的优惠政策,但在具体操作上,一些环节尚未做到无缝对接。一方面企业急等着用钱,另一方面银行贷款迟迟办不下来,即使办下来拖的时间也比较长。希望包括贷款在内的一些惠农政策能够尽快落到实处。(霍山县农委产业化股股长曾广平)

“联结机制有待加强”

农业产业化企业通过精深加工,可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这对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省来说至关重要。但眼下农产品加工企业实力普遍较弱,利润低,单纯依靠自身滚动发展,难以做大做强。这就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同时,企业以逐利为目标,一定程度上与农民利益有冲突。因此,要加强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建设,建立稳定的利益共享机制,真正让农民分享产业化发展的成果。(省社科院城乡研究所副研究员张谋贵)

“加快推进转型倍增计划”

今年上半年,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增幅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这除了受宏观经济环境、国际农产品市场压缩、禽流感巨大冲击等因素影响外,企业实力不够强,组织化程度不够高,市场体系不健全等也是主因。此外,融资难、信贷难、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仍是发展瓶颈。

为此,我省将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671”转型倍增计划,加快出台相关配套扶持政策。为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将支持本土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改造和提升传统企业,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部门与龙头企业合作建立研发机构,提升龙头企业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龙头企业采取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与农户形成紧密型经济利益共同体。引导龙头企业创办或领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合作社和农户入股龙头企业,支持合作社兴办龙头企业,实现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的深度融合。(省农委产业化处副处长杨亚明)(史力夏海军)

    (文章来源:安徽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