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创客耿琪超:智能机器人在现代农业中大显身手

“生产线上的胡萝卜,通过智能化分拣机器人360°镜面扫描,可快速按照国际标准对果蔬的大小、果形、颜色、缺陷进行自动品质分级,这样一台机器人运转一天能顶上40名工人的工作量。”日前,记者来到位于莱西市店埠镇的青岛有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看到了这样一台“高大上”的智能化分拣机器人。他的创始人就是眼前这位28岁的小伙子耿琪超。目前,该项科研成果已经青岛市科技局认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多项发明专利,耿琪超本人也先后获得山东省优秀大学生创业者、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优秀奖、青岛市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青岛市乡村之星”等荣誉称号。


立志将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回家乡

1989年出生的耿琪超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莱西人,2010年,就读于青岛大学外语系的他选择在大二的时候申请出国留学,2013年毕业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专业。在美国留学期间,耿琪超接触到了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较高的农业机械信息化水平,切身经历了美国农庄从播种到收获的自动化与机械化之后,他觉得,有必要将这种先进的农业形式带回自己的家乡。

2013年,耿琪超回国创业,任青岛有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但回来之后,他发现这一切并不简单。 西方的大农业生产,农业集中化非常成熟,机械操作也随之变得简单。 但在中国这片人口众多的土地上,这似乎成了不可能的事情。 虽然大家也已经在寻找让农业变得轻松的方式,但真正实现农业链的全自动化还是任重而道远。

历时三年研发出智能化分拣机器人

“有梦想就要去追,万一实现了呢?”追着自己的梦想, 耿琪超带领着团队,一步步走过艰难的创业研发期,坚定地走向成功之路。
针对人工分选胡萝卜效率低、质量差,无法满足外贸行业对胡萝卜的分选要求等问题,耿琪超先后与青岛农业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在智能农机装备和现代农业物联网领域进行开发研究。2013年,公司成功申请为青岛市农业智能软件专家工作站,吸引了数位教授与博士入驻工作站进行科研攻关。 该项目紧跟国际计算机视觉检测农产品的发展趋势,借鉴了发达国家产品的优点,根据胡萝卜的外观特征,开发了一套集计算机、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微电子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一体的胡萝卜品质检测系统及设备,该研究成果不但可推广应用在胡萝卜的深加工分级中,还可以推广到土豆、柑橘、柠檬等其他果蔬的加工分级包装中,不但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产业化程度及其在外贸出口中的国际竞争力,而且有利于提高特色品牌产品的知名度。

三年间,耿琪超共带领着他的团队先后主持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项,青岛市、莱西市各类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0余项,申请专利11项,授权软件著作权12项,2项科研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这些产品技术的应用,也为当地农民带来有效增收增产,并为数十名大学毕业生提供了一线研发实践岗位,带动周边农民,大学生及失业者就业200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