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想说爱你不容易

中华工商时报,2012-09-02

正当转基因食品是否存在巨大危害问题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和广泛讨论之际,某报近日刊登文章《全球生物产业进入2.0时代》,声称:“转基因技术成为战略制高点……随着新一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全球生物产业进入了2.0时代。”此文不仅正面宣传了转基因作物的商业价值,同时还强调其商业模式的创新,遂在业界掀起了波澜。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员蒋高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转基因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今后还会暴露更多的问题的。”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曾表示,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有没有伤害,目前仍有争议。而此前,中科院某院士确曾提出过“转基因主粮将在5年内上餐桌”的大胆设想。

“有前途”的基因?

孟山都中国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总经理张蓓的观点是:“尽管时常听到对转基因有不同的声音,但现在不管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生物技术的研发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作为战略制高点。”

杜邦中国先锋种子事业部生物技术与法规事务总监王琴芳还曾介绍:2010年杜邦先锋利用大豆自身的基因研制成功了转基因高油酸大豆,生产出的豆油中的油酸成分达到75%,不容易被氧化,存放时间更长;成分相当于橄榄油,更有利于消费者的健康。

上述报道指出,生物产业的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对于孟山都、杜邦等跨国公司来说,“需求和价值”是其构建研发体系和商业模式的核心取向。一旦找到“有前途”的基因,就进入概念认证期,孟山都的研发线上每年有上千的基因在作物里进行测试,一般一个基因至少要测试两三年,才能知道是否有商业价值。孟山都的常规育种和生物育种属于两个不同的“平行线”,一旦发现商业价值便会很快结合起来,进行产品的测试和开发。但科研和商业化之间有着严格的“防火墙”,保证产品在获得政府批准之前不得流入市场。

如此大张旗鼓地正面宣传转基因作物的商业价值,并强调其商业模式的创新,虽有政府做最终把关,但其为转基因食品大唱“赞美诗”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记者为此多次拨打孟山都的媒体热线,却始终无人接听。那么,政府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究竟如何则显得至关重要。

商业种植遭多国“围剿”

记者查阅了有关转基因食品的相关报道了解到,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科技部已把转基因成份与病原体、有毒有害物质,并列为危害生命健康的三大违禁食品。在食品安全方面,成功开发出了快速检测“食品中的病原体、有毒有害物质、转基因成分”等“多个食品安全检测产品,并已在上海及周边地区检测机构示范使用。”

事实上,奥地利、匈牙利、希腊、法国、卢森堡、德国等西方国家早就明令严禁商业种植转基因Bt玉米Mon810,因此,有专家呼吁,中国必须尽快严禁任何转基因Bt作物的进口、开发与种植!一份新的研究报告指出转基因作物广泛应用的Bt毒素,已在人体血液中第一次被发现。截至目前为止,推销转基因作物的科学家和跨国公司认为,Bt毒素对人类健康不会构成危险,它的蛋白质会在人体肠道中被分解。但是,人体血液中存在这种毒素推翻了这一说法。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员蒋高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转基因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今后还会暴露更多的问题的。”蒋高明认为:“培育一批抗病虫、抗逆、优质、高产、高效的重大转基因生物新品种,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这就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16个科技重大专项中的“转基因新品种培育”的实施目标。不过,从今年美国大旱中转基因农作物品种的表现来看,把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解决十几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历史重任,寄希望于研究水平远比美国同行低得多的中国农业科技界,在转基因领域实现更进一步的突破,几乎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

近年来,中国农业科技领域最有神秘色彩的事件就是民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的“转基因新品种培育”。但科技部网站的专栏和所链接的农业部网站都没有任何关于转基因专项的信息。无论是专家组还是课题的发布、实施以及验收和监督评估,甚至是在6月份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经费审计,就连三部委随后着手的整改工作中,也是只字都没有提到“转基因”专项。

争议仍在进行时

对于转基因Bt技术在中国的商业运用,有资料表明,中国至今没有批准转基因大豆和玉米在国内商业化种植,但1997年已正式批准商业化种植转基因Bt(苏云金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棉,这也是惟一在国内获得商业化种植许可的转基因作物。全国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从1998年的380万亩,发展到2010年的5240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70%以上。

中国至今没有批准转基因大豆和玉米在国内商业化种植,但现在国内市场上几乎难以寻觅转基因豆油的踪影。目前,美国和阿根廷的转基因大豆以价格低、出油率高等优势大举涌入中国市场,占据了国内90%的市场份额。2010年中国从美国采购150万吨转基因玉米。农业贷款机构荷兰合作银行报告大胆预测,2015年中国队进口玉米的年需求量将高达2500吨,成为全球最大玉米进口国。

针对社会各界对转基因食品提出的种种质疑,全国政协委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表示,对转基因食品不能一概而论,对抗病虫的转基因品种,在推广时应持慎重态度。他认为:“我们不能将转基因食品一棍子打死,认为转基因食品都是坏的,有部分转基因食品并没有毒性,不能一概认为都是有问题的。”

“转基因食品不能全否,也不能全肯,它们中有的不存在安全问题,但也有的还要对其安全性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袁隆平说,通过转基因技术,人类可以获得更符合自己要求的品质好、产量高、营养丰富和抗病虫强的优良品种,但也可能会造成生物遗传基因污染。“比如说毒蛋白基因,对于防虫效果非常好,但人们担心对人体的健康也可能产生不利影响。”袁隆平表示,这是有道理的,国家对这一问题也很慎重,到现在抗病抗虫转基因品种并没有放开生产市场,仍处于试验阶段。

>>延伸阅读

转基因食品争议不断

近年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引起很大的争议。在国际上,欧盟对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和销售持反对态度。

2007年,法国科学家证实,世界最大的种子公司美国孟山都公司出产的一种转基因玉米对人体肝脏和肾脏具有毒性。2008年,美国科学家也证实了长时间喂食转基因玉米的小白鼠免疫系统会受到损害。2009年12月22日,法国生物技术委员会最终宣布,转基因玉米“弊大于利”。

2009年11月27日,让人不安的是,在批准了转基因棉花、番茄、甜椒等作物种植后,农业部为两种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玉米颁发了安全证书,研发者称“转基因主粮将在5年内上餐桌”。因为这次批准的是转基因主粮,且全球没有一个国家种植转基因水稻,从而引发了上至专家下到普通百姓的质疑:既没有种植经验,也没有多年人体健康跟踪,如何保证它的安全性?

2010年12月8日,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陈萌山表示:“推进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应用是大势所趋,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农的重要战略举措。农业部将积极稳妥地推进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在新著《新帝国主义在中国》一书中讲述了4家跨国公司是如何实施在中国的转基因作物战略的。他披露:一些跨国公司贿赂中国的一些官员,偷偷摸摸地推广转基因作物。中国的大豆和棉花产业链早已被跨国公司所控制,玉米正在步前者的后路。跨国公司正在阴谋控制中国的农业,以图让中国重蹈巴西农业覆辙,来攫取超级利润……

类似的阴谋论遭到方舟子的强烈反对,他认为:“从地缘政治上讲,主要是以"乌有之乡"为代表的"文革"极左派在极力反对(推广转基因主粮),他们一直对美国有成见,认为美国不怀好意,在中国推广转基因是美国的一个阴谋,美国要通过转基因使中国断子绝孙,而政府又不顾人民的死活。这完全是胡说。”

西方一些学者也并不赞同郎咸平的观点,奈杰尔·哈尔福德认为,中国有自己的生物技术产业,所以批准转基因水稻的决定应该不是跨国公司在背后操纵的。

在全球范围内,转基因技术仍是个争议巨大的话题,支持者和反对者的辩论仍在进行当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