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玉米合作社的转型之路

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玉米调减、去库存依然是今年的重点。玉米种植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经历着改革的阵痛,也面临着发展机遇。本期聚焦深一度记者走进河南上蔡县一个玉米种植合作社,剖析其在延长产业链、调整种植结构、抱团经营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等方面做出的有益探索。

4月28日,豫南上蔡县阳光明媚,在盛一合作社种植基地,成片的小麦长势正好,绿油油的麦田迎风招展。“这片2000亩的地是合作社的主要种植基地,冬春种小麦,夏秋种玉米。”合作社理事长侯义民说。这两年,玉米价格普遍下跌,合作社如此大规模的种植玉米,却并未受到明显冲击。侯义民告诉记着,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以玉米种植为主的盛一合作社先行一步,延长产业链,调整种植结构,在农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探索中真真切切地得到了实惠。

延产业:玉米全身是宝向精深加工要效益

“小麦是订单种植,成熟后由其他企业收购,玉米和其他杂粮则作为亿民公司生产原材料。”侯义民告诉记者。早在2007年,依托玉米种植合作社,侯义民就带领大家创办起一家从事玉米精深加工的农业企业亿民农产品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粮食购销储存、玉米加工及杂粮方便面生产销售。如今,公司已经拥有两条日产500吨的玉米杂粮生产线,每年要消耗掉3亿多斤玉米。

由于种植的玉米“自产自销”,盛一合作社在玉米价格下跌中几乎没受到什么影响。“玉米价格的下跌对于一些专业大户来说无疑冲击很大。”合作社副理事长单艳明说,“这两年有一些种植大户来找我们,想借助我们的产业链条来增加收益。”

在亿民公司加工车间内,记者见到一台台标准化玉米深加工机器,已经生产包装好的玉米面粉正在装车运往外地。“公司里几乎不会积压产品,一般是今天生产出来,次日就运往销售地,现在我们看到的仓库里的产品也已经被预定了。”单艳明对记者说。

对于玉米的产出收益,单艳明拉出了一个框架图:“玉米收获后,首先是秸秆可以做饲料,卖给养殖场,玉米脱粒后玉米芯可以当做食用菌原料卖给食用菌种植户;玉米粒经过加工后,分解为玉米面、玉米胚芽、玉米麸皮等初级农产品;而我们又可以把玉米面与其他面粉混合起来生产玉米挂面、方便面等食品,把玉米胚芽经过加工提取玉米油,这时一颗玉米的效益就被放大到几倍或十几倍了,在我们这里玉米就是宝贝。”

“玉米价格下跌也让玉米初级加工产品的价格下滑,目前生产出的玉米粉仅能卖到1.2元/斤,玉米麸皮只能卖0.7元/斤。”生产车间主任杜国良说,“只有精深加工产品,才能进一步提高玉米产品的附加值。”

“国内玉米胚芽油的生产工艺已经成熟,经过这一层加工后玉米的附加值将会大大提升。”侯义民把目光瞄准了玉米胚芽食用油加工生产线项目,“玉米油有降血脂、降血压的作用,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市场前景广阔。我们具有便利的原料供应条件,其他玉米加工企业在利用玉米生产产品的过程中,也会分离出大量的玉米胚芽,这为生产玉米油提供了条件。”

调结构:扩大小杂粮、高效果蔬种植面积

在盛一合作社的种植基地,两座智能温室大棚正在加紧建设,看着近期将投产的高效果蔬立体温室,侯义民很是高兴。“合作社的2300多亩地已经全部进行过一次喷防作业,现在麦田管理不是太忙,把温室抓紧建好后,合作社不仅能生产绿色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还能种出有机瓜果蔬菜。”

调整种植结构也是合作社应对市场变化的重要举措。不仅在盛一合作社如此,拥有160万亩耕地的上蔡县也在加紧进行着种植结构调整。“去年,全县玉米种植面积较上年减少了18.5万亩,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种植面积较上年增加9.9万亩。”上蔡县农业局副局长付卫国介绍,今年将继续调减秋季玉米种植面积,力争让青贮玉米等饲料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

随着人们对饮食健康的关注,当前小杂粮市场正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上蔡县也积极扩大小杂粮种植面积;并以亿民公司为农产品加工主体,采取“公司+农户”等多种形式,加快小杂粮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推动小杂粮从研发、培育、加工到技术服务、销售服务和基地建设的融合发展。

“现在公司的杂粮加工产品有绿豆面条、荞麦面条、杂粮挂面等,远销湖北、贵州、广东、云南等20多个省市区,产品订单供不应求。”侯义民时刻不忘推销他的产品。

为了保证农户收益,合作社在调整种植结构的同时,也在玉米价格低迷时给予种植玉米的农户一部分补贴,同时统一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降低生产成本,“既保证了玉米品质,也努力让种玉米的农民不受损失。”单艳明说。

促联合:抱团经营分散风险向规模科技要效益

为实现抱团取暖经营,2015年10月,侯义民开始组织筹建上蔡县亿民粮食产业联合体,以亿民公司为龙头,依托安微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河南继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盛一合作社等100多家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组建,形成种植、养殖、加工分工合作,采购、深加工、销售、储藏、运输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来互相提升效益。

“现代化的产业联合模式是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的创新利益连接机制,让联合体内的小麦、玉米、杂粮、果蔬等优质农产品实现产业订单经营,通过农资团购、技术培训、品牌共享等实现利益连接,加快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侯义民说。

当前,亿民粮食产业联合体内13800余亩土地生产出的玉米及其他农作物在联合体内基本实现了产业联结,形成了一个产加销产业链条,带动了种植户增收致富、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这也让农业产业化融合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