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农业是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
武陵山片区是精准扶贫重要思想的首倡地,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的试点启动地,搞好这个试点,使其如期摘掉“贫困帽子”并形成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夺取脱贫攻坚战最后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是发展之本、脱贫之基、富民之源。众多发展实践和经验教训已经表明,在老、少、边、穷地区大力发展工业很难带来显著的综合效益,而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由于起步较晚、层次较低,其减贫效应的广度和深度还未有效显现。对于农业人口占区域总人口三分之二强,且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分布在农村的武陵山片区而言,通过培育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特色农业产业才是有效提升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和实现精准脱贫目标的关键之策。
1.跳出农业抓农业。要跳出“农业发展只能在农唯农”的线性思维,形成多产融合、统筹协调的开放式农业发展理念。强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识,用工业理念来提升、规划农业,用服务业理念来包装、经营农业,推动武陵山片区农业由单纯的种、养向产、加、销一条龙和贸、工、农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着力完善特色农业产品链、产业链、生态链和利益链,努力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该区域农业产业格局的拓展升级。
2.跳出传统抓农业。坚定信心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重点通过“五化”,即规模适度化、土地集约化、产品标准化、布局园区化和质量安全化全力推进武陵山片区特色农业现代化。大力好“良田、良种、良肥、良法”的推广普及,千方百计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机械技术、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切实提升土地的单产效益。重点针对已经获得地理标志品牌、原产地标识、绿色有机认证等“金字”招牌的特色农产品实施严格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着力抓好农业标准体系、农业质量监测追溯体系和农产品评价认证体系的建设。加快农业园区建设的进程和力度,集中力量申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大园区形成大产业实现大发展。
3.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重点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大户、龙头企业这三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进一步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纽带和平台作用,引导合作社由注重“虚”的组织架构建设到注重“实”的利益联结和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切实加强对那些辐射能力强、产业链条完善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适时引导企业通过创新、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在土地流转、绿色产品认证、税收政策、金融信贷、产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较大程度的优惠。
4.强化农业新型业态培育。重视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充分运用大数据、云平台和“农业+”等形式促进农业与其它行业的融合。主要打造“农业+电商”、“农业+旅游”等新型业态。应积极打造区域性电商中心和数据平台,做好牵线搭桥、夯实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工作,积极对接天猫、京东、苏宁等实力雄厚的电商,寻求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按照“买武陵、卖全国”的思路尽快建设“武陵山片区农村电商中心”。充分发挥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和品牌优势,实现农业与旅游有机融合,推动农业产业的跨界发展,大力推出“农业观光+休闲游”、“农业园区+乡村游”、“农产品展示+农事体验游”等系列旅游产品。
5.强化机制体制创新。在资金方面,强化农口资金的整合使用,集中力量抓大项目,重点筹集规模化经营资金。在农业保险方面,积极探索政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相结合,农户间联保、合作社互保为补充的多元化农业保险体系。在人才培养和农业技术创新方面,可与地方性的教学科研机构成立专门的技术研发中心和人才培训基地,采取集中轮训、定期短训、专项培训等方式进行系统的培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用活用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优惠扶持政策,集中特色农业资源整合大项目,积极向国家争取政策、资金的支持,重点在交通基础设施、机耕道、农用道、园(场)到主干道的连接通道、农用水电、灌溉设施、储藏保鲜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
文章来源:新华网
(责任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