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展望释放数据力量


4月20日,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对于农民而言,只有此时忙碌于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劳作,才可能达成秋日丰收的愿景。

“2亿多农户春天种什么、种多少,直接影响到秋后农产品购销、加工产业的格局,决定了下一年度中国乃至世界农产品供需市场和结构平衡。”就在这天,2017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在京举行,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在会上指出。

大会发布了《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7—2026)》,对未来十年中国主要农产品市场形势进行了展望预测。屈冬玉希望,通过中国农业展望大会的召开和有关产品的推送,可以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新的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

信息是必需品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我们工作方式要创新,管理农业的方式、服务农民的方式更要创新。”屈冬玉表示。

中国是个小农社会,总体上呈现出区域商品小农的发展状态。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耕作50亩土地以下的小农仍有2.6亿户,其中大多数是5亩左右。

由于他们缺乏对于未来市场供需变化的判断能力,只好采取极为简单的决策模式:别人种什么就种什么,去年什么赚钱今年就种什么。于是,两个极端经常见诸新闻,一方面水果滞销、白菜烂地,另一方面,“蒜你狠”“姜你军”水涨船高。

“没有小农现代化,没法支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小农现代化。”屈冬玉表示,要立足我国国情,依靠市场化信息化提升2亿多小农户利用信息、参与市场、融入产业的能力,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小农现代化,也为支撑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局提供必要的方案。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样需要通过信息的“武装”,来增强农产品生产对消费和市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与往年相比,在今年的参会构成中,来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人员有所增加。”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农业展望大会执行主席许世卫研究员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014年,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被确立为一项重大战略。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认为,新型经营主体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角。

“如果说传统农户、普通农户是保农产品供给的总量问题、数量问题,剩下的三个新型主体可以解决别的问题。”在张红宇看来,家族农场主要是发挥自身的专业化优势,解决生产环节的问题,提供农产品基本保障。但要降低成本补短板,特别是增加农民的真实收益,延长农业的产业链、价值链、供给链,合作社的作用就不可替代。而农业企业一定是高端化、品牌化、国有化的。

发挥信息数据作为新要素的重要作用,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也是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许世卫表示,通过农业展望手段,对主要农产品供需形势进行预测,能够有效引导帮助生产和市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提升中国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可靠的数据化预测

“改造传统农业,打造升级版的农业管理体系,首先需要的就是利用信息来引导传统的农业生产决策模式,由从众、守旧的生产计划安排转向数据化的科学分析预测。”许世卫告诉记者。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7—2026)》是农业展望专家组采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监测预警创新团队研制的中国农产品监测预警系统(CAMES),对未来10年中国农产品市场供需形势作出的基线预测。

农业展望是一场跨学科跨领域的系统工程。据介绍,CAMES系统将传统的供需均衡原理与大数据技术融合,通过扩充数据全面性、提升分析智能性和强化运算快捷性,提高了中国农业展望技术支撑能力。基期数据则主要来自于统计部门公开发布的统计数据和农业部门的农产品市场监测数据,也包括相关研究机构多年积累的实地调研数据。

“更加注重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更多运用市场办法和信息化手段,指导生产、推动工作、落实政策,切实提升依靠数据信息指导生产、引导市场的现代农业管理能力。”许世卫表示。

农业展望指导下的“以需定产”的生产决策模式,通过给农户提供可靠的“先导性”信息,指导农户根据未来的供需情况来决定当前的生产。许世卫介绍,“它不同于‘未来规划’,也不同于行政文件,它是一种供生产者、经营者决策参考时的权威参考值。”

山东卓创资讯集团研究员王程程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农业发展存在两个掣肘之处,一是区域性强,一是农产品多以线下交易为主,信息的获得与流动都是比较难的。从这两点来说,数据对农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好的数据要从源头而来,从实际产生地采集,而非‘二手数据’之类的不可靠数据。有价值的数据对农业具有指导作用,大家更期望得到,并予以关注。”王程程说,作为专注于大宗商品市场深度分析的领军式企业,卓创资讯本身也掌握着一手的农产品数据。

另一位参加大会的合作社人士告诉记者,农业展望是很有价值的参考数据,引导了市场预期,有助于自己做出合理的生产规划。王程程则表示,“我们公司做数据也会参考同行,比如农业展望在数据采集品类上、规格上的做法,对我们会起到一些辅助作用。”

在国际平台上交流

从世界范围来看,农业展望是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的普遍做法。如自2005年起,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开展农业展望活动,每年举行一次世界农业展望大会并发布报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展望方法和技术体系。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指出,中国农业展望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多年努力,已经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专家队伍,连续4年发布的展望报告日益受到政府决策部门和产业界的重视。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消费国,而且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国的消费增量、影响和引领能力也是最大的。所以中国农产品生产、销售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全世界农产品的生产、发展和销售的趋势。”屈冬玉指出。

作为农业生产和贸易大国,中国不会更不能缺席全球市场。“中国的经济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国际顾问Merritt Edwars Cluff表示,中国经济在世界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过去20年,无论是从需求角度还是贸易角度而言都是如此。

农业展望专家组在农产品供需监测预警、农业信息数据服务等方面的探索,既为提升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提供更好的支撑,也成为国际农产品监测预警交流和农业展望的交流平台。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和朝鲜代表Vincent Martin认为,“现在中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重要性不断提升。了解影响中国农业变化的因素,对于我们做出合理的未来预测非常重要。”

“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打造竞争的新优势,才能提升我国农业在全球供给体系当中的地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萌山表示,信息技术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引擎。

对于中国的普通农民,“未来的技术提供方、市场提供方不一定是中国的,可能是天涯海角的另一端。”屈冬玉表示,“面临着全球化的竞争和提供者,他会主动。”

加快支持小农市场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必须面临的和应该回答的历史课题。他希望,“让小农户联合大市场,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让小农户融入产业链,主动分享产业增值;让小农户应用新技术,成为新应用的奠基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