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桂玲:改革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政策

宁桂玲:改革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政策

■宁桂玲

在今年的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改革人才培养体制与机制,借鉴运用国际通行、灵活有效的办法,推动人才政策创新突破和细化落实,真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人才培养是全社会的责任,如何深植培育“英才”的沃土,需要高校和社会通力合作,助推“英才”喷涌而出。

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现状是理论课、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等课本上的知识传授较多,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普遍上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在应对市场需求方面缺乏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使大学毕业生具备应对市场变化和实际需求的能力,建议对高校学生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改进,从稳妥和方案有待完善的角度考虑,可选取教育部部分直属高校进行先行先试,在此基础上进行推广。

具体而言,可有以下一些具体措施。

比如,由国务院或国家政府权威部门面向全国实体经济(包括央企、国企或民营企业等)发起号召,督促其切实承担起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以教育部或各级政府牵头,面向社会征集实体企业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由企业申请、政府进行统一评估认定。凡是获得基地资格的企业在税收或其他方面给予一定优惠政策;获得资格的企业按要求每年接收一定数量的本科毕业生进入工厂参与岗位实际工作。

此外,教育部也应负责制定“4+1”学位政策,凡是大学4年毕业后直接进入工厂实践工作的学生,经过1年实践后将获得工程硕士学位,视为应届毕业生,享受应届毕业生相关待遇;在工厂实践期间,视为在校生,享受在校生相关待遇,给予相应生均拨款。考核方面,学生所在学校负责与工厂联系并联合监督,涵盖学生实践期满后的成绩答辩评估、学位证发放、对生均拨款的管理和按时按月发放给学生本人。同时,工厂为学生指定实践导师,安排实践计划,尽可能帮助解决学生食宿,在可行条件下给予学生适当生活补贴。

(作者系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本报记者陈彬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7-04-25 第7版 视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