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刺激剂行业标准亟需完善 中国或将成其最大应用市场
相关报告
生物刺激素2021年预测报告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近年来,以腐植酸、海藻酸、氨基酸、甲壳素、鱼蛋白等为代表的生物刺激剂类产品,正逐渐从欧美走向中国,在国内的推广应用日趋成熟,并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种植者所认识和接受。数据显示,生物刺激剂市场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稳定增长,此类产品已经引起国际农化行业巨头的重视,也成为国内农资生产企业竞相抢滩布局的农资蓝海。然而,身份界定模糊不清、产品良莠不齐、缺乏行业规范和标准等问题依然存在。近日,中国生物刺激剂发展联盟和中国贸促会化工分会联合在上海举行2017国际生物刺激剂暨肥料增效(增值)应用论坛,与会专家学者、企业家围绕生物刺激剂的方方面面展开讨论。
尚无明确定义 多重功效已获认同
何为生物刺激剂?其实国内目前对此尚没有一个明确而统一的定义。现实中,生物刺激剂被冠以多种不同的称谓:植物生长促进剂、生物活性剂、土壤改良剂、生长调节剂……“事实上,这些叫法都只体现了生物刺激剂某一方面的功效,无法准确对其定义。”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商照聪博士介绍说,生物刺激剂主要有8大类,包括腐植酸、复杂有机材料、有益化学元素、无机盐(包括亚磷酸酯)、海藻提取物、甲壳素和壳聚糖衍生物、抗蒸腾剂、游离氨基酸和其他含氮物质。
随着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提出和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追求的不断提高,来源天然、具有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功效的生物刺激剂正好迎合了时代需求。尽管缺乏明确定义,但是凭借多年来推广应用取得的效果,生物刺激剂的多重效果已经毋庸置疑。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清表示,长期以来,种植业集约化、复种指数高和种类单一等问题,导致作物连作障碍越来越大,农业生产长期依赖化肥施用,盲目施肥导致土壤酸化、盐渍化和土壤生物学障碍等问题,从而抑制了作物根系的生长,降低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进而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生物刺激剂的促根和抗逆效应,可以提高养分和水分的有效性,促进作物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转和使用,提高其抗病能力,提高农药和肥料的利用率,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属性。”
中国生物刺激剂发展联盟常务副理事长邵家华也持相似观点,“生物刺激剂能有效提氮解磷固钾,补充中微量元素缺失短板,提高肥料和农药利用率,改良和修复土壤,提高作物对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抗性,促进作物生长并增产提质。”有关实验数据显示,使用生物刺激剂的作物产量增幅最小为5%~10%,肥料利用率至少增加5%,农药用量节省5%~10%。
“尽管生物刺激剂是全球农业的一个最新的概念,但是腐植酸、海藻肥、氨基酸等归属于生物刺激剂的产品,很早就作为新型肥料或复合肥的增效剂,在农业生产上大量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中国国际贸促会化工行业分会副会长马春艳概括说,“生物刺激剂在助力农作物增产提质方面,有着‘四两拨千斤’的神奇作用。”
年增长率超 10% 中国或成最大应用市场
据美国矿物技术有限公司(MTI)全球农业业务总监JohnHren介绍,2014年全球生物刺激剂市场的销售额为13亿美元,并以每年超过12%的幅度增长。而中国化肥信息中心主任陈丽提供的数据与此虽有出入,但差别不大。她说:“目前全球生物刺激剂的市场规模约14亿美元,到2020年将达到20~30亿美元,年增长率10%以上。”
根据业内专家预测的数据估计,生物刺激剂占据全球农化市场份额的9%左右。生物刺激剂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率正获得显著增长,市场增长空间巨大。据陈丽介绍,“目前生物刺激剂在国内的市场销售额约为2亿美元,仅占农化市场份额的2.3%。未来三四年内,中国生物刺激剂市值将达到4~5亿美元,中国极有可能成为未来生物刺激剂应用的最大市场。”
“近年来,生物刺激剂已成为农化企业甚至肥料企业争夺的战场。”生物刺激剂生产企业——郑州信联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福琳认为,“生物刺激剂市场的不断扩大离不开农业大环境的发展变化,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要求的提高和有机农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的治理,都为生物刺激剂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马春艳也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更多的高质量产品,因而有机农业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生物刺激剂因为其有机来源和对环境的无毒害性,被视为有机农业的福音。“特别是2015年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后,生物刺激剂产品便成为各大厂商竞相研发、抢滩布局的宠儿。”
邵家华忧心忡忡地指出:化肥在过去30多年为中国农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但因为肥料施用过量、肥料结构失衡而产生土壤酸化、营养失衡等问题日益严重,今天中国耕地施肥水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多,不仅威胁食品安全、污染土壤环境,还造成巨大资源浪费。“生物刺激剂能在改良和修复土壤、促进化肥提效增值等方面作出贡献。”
产品良莠不齐 行业法规和标准亟待完善
起初,投身生物刺激剂产业的以中小企业为主,近两年,巴斯夫、先正达、孟山都等农化巨头也开始推出相关产品。有数据表明,目前全球大概有500家生物刺激剂生产企业,我国的生物刺激剂生产企业超过50家,以中小企业居多。
马春艳坦陈,“对于生物刺激剂中活性物质的作用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同时,生物刺激剂产品发展良莠不齐、缺乏行业规范和标准也是此类产品存在的现实问题,更是我们行业未来工作的方向和任务。”
对生物刺激剂作用机理科学研究的不足,给生物刺激剂登记管理和市场监管造成了难题。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对生物刺激剂仍没有统一的标准,尤其在产品登记上,各国的要求与做法都不同。我国多将生物刺激剂纳入到有机水溶肥料类进行登记管理,而不是作为一个新的品类进行登记管理。
“生物刺激剂的发展很迅速,但它既不属于肥料,也不属于植物保护剂。各国按不同的制度进行监管,缺乏健全统一的法律法规。”商照聪表示,只有尽快明确生物刺激剂的定义并建立统一完善的注册登记制度,才能更好地对生物刺激剂进行监管。他建议,生物刺激剂在我国应该归属于肥料管理,同时,生物刺激剂必须要以功能和效果为主,产品宣传和定位必须与传统肥料相区别,解决肥料和农药所解决不了的问题。据他透露,通过对欧盟生物刺激剂标准的研究,目前我国正在制定关于生物刺激剂的推荐性国家标准。
中国生物刺激剂发展联盟首席生测科学家陈绍荣指出,发展和提升我国生物刺激剂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向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将各种生物刺激剂原料产品或简单加工产品应用特定的生产工艺进行复配和创新,增加产品功能,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性价比,为种植者解决一些制约农作物高产优质和应对生物胁迫及非生物胁迫的难题。“高科技含量的多功能生物刺激剂产品必将成为我国肥料领域中的高新技术,并在促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