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党校副校长李桦:从《塘约道路》感受“中国力量”

郝琦伟 摄影

本网讯“希望关心国家发展前景,关心农村和农民命运的读者读一读这本小册子。当前农村,正发生着惊心动魄的变革……”伴随着《塘约道路》的导言,党校副校长兼办公室主任李桦于4月20日下午分享了自己对《塘约道路》的阅读感悟。

塘约村如何由“贫困村”变身“小康村”?我们为什么要阅读《塘约道路》?“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李桦说到,《塘约道路》一书生动介绍了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的变迁,塘约村昔日是个一穷二白的“空壳村”,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2014年夏,塘约村遭遇百年未见的大洪水,大水把很多农户冲得一贫如洗。在村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由村民代表大会投票公决,成立“村社一体”的“金土地”合作社。合作社将入社的村民土地统一规划经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全村抱团发展,走合作化集体发展道路。短短两年多,塘约村摆脱贫困,开始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贵州曾是中国共产党绝地重生之地,也是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战场。新形势新任务呼唤新的改革创新,新思想新理念引领新的伟大实践,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已经吹响。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塘约村走的新型集体化道路,给越来越多的人启示和鼓舞,受到了各级部门的重视,对走好实现中国梦的新长征路、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示范作用。

为了亲身感受塘约村的发展变化,李桦今年特地到塘约村进行了实地调研。“确实像书里写的那样啊”,他在分享会现场谈到自己的所见所闻,崭新的变局使外出打工的绝大多数青壮年返回家乡重建家园,先前撂荒的土地全部种上,“留守儿童”的生活结束了,妇女们因丈夫的回乡而精神焕发。塘约村的劳动者得到充分尊重,人人各尽所能。塘约村的发展不是模式,是道路、是方向,人民力量最大、人民资源最好。塘约道路是在加强基层党建、巩固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情况下取得的。事业成败的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塘约村通过“七权同确”、“红九条”、“党建火车头”等,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厚植了党的执政基础,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能力,走群众路线,真正发挥好了党支部的作用。同时也巩固了农村集体所有制,通过“村社一体”把农民组织起来,把企业和村级集体联结起来,坚持走规模经营、抱团发展之路,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成功摆脱贫困,实现了华丽转身。

塘约道路是否可以复制、农大学子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读书分享会上,同学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李桦表示,塘约村的变化是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和上级党委的支持下做出来的。好的理念是可以复制的,但具体做法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真正达到精准扶贫。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力量”不容忽视,希望农大学子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论述,理解中国道路的深刻意义,走进乡村、深入基层,“撸起袖子加油干”,做一个有理想、有专业的新型农民。

党委统战部部长兼党政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赵竹村也谈到了自己的感悟,他表示,如何走好塘约道路、如何带领老百姓共同富裕、如何在集体经济下增强村民归属感,这还是条很长的路,需要不断探索。身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农大学子需要关注实际、关注农村发展,深入农村,与农民交朋友,去调研、去学习,带动新发展。每个村庄都有令人惊喜的地方,相信有了全社会的关注,农村的发展就有希望,就可以摆脱贫困,实现共同致富。

图书馆党总支书记孙德昊表示,李桦老师的分享使自己受益匪浅。图书馆会给大家提供更多平台,欢迎同学们走进图书馆,通过了解、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体悟不同的人生,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也希望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中心,更成为学习中心和交流中心。

我校图书馆副馆长王鲁燕、党委宣传部教师于哲、学工部教师、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协会成员等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读书分享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