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游变身农村经济新引擎

近日,记者从农业部获悉:近年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有效激活了农村的闲置资源,正在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据农业部提供的数据,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势态良好,全年共接待游客近21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5700亿元,从业人员845万,带动672万户农民受益。

近年来,农业部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价值链,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有效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持续有序规范发展。

早在2015年,农业部就会同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提出用地、财税、融资、公共服务等方面政策措施。2016年农业部再次会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14部门印发《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积极开展政策研究,加快行业标准制定,推进管理规范化和服务标准化。

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各省纷纷出台落实措施,安徽、山西等省已相继出台了推动休闲农业发展意见,湖北、山东、广东、四川、新疆等都安排了专项财政资金支持休闲农业发展。

农业旅游的蓬勃发展也培育出不少品牌项目,这些项目为整个农业旅游带来了新的气象。

根据农业部提供的数据,截至今年4月份,全国共创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328个,推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70个,认定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62项。农业部在全国培育了一批生态环境优、产业优势大、发展势头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发展典范,各省市也纷纷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建设活动。

比如,北京市评定了星级民俗旅游村210个,星级民俗旅游户4691户;江苏培育了107个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贵州主打“美丽乡村贵州游”品牌。此外,各地还竞相举办不同类别、不同领域的农园美景、农家美食、农耕体验、民俗趣味的农事节庆活动,如菜花节、桃花节、葡萄节、草莓节、采茶节等。云南的“罗平油菜花节”、“腾冲花海节”,江西的“农家菜大擂台活动”,湖北的杜鹃花节、小龙虾节等,精彩纷呈。

“酒香也要勤吆喝”,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各省还针对农业旅游开展了形式各异的宣传活动,形成了国家到地方立体式宣传网络。

北京开展京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网络地图标注工作,进一步更新、完善京郊休闲农业地图信息,为消费者旅游提供便利;新疆重点实施休闲农业宣传推介“三个一工程”,策划一批精品线路、推介一批农事节庆、编撰一部宣传画册;海南通过电视栏目、休闲农业博览园、“冬交会”等平台,进行全面宣传推介;宁夏利用新媒体平台着力搭建集咨询、展示、预定、交易于一体的智慧旅游服务平台。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火热,也对相关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6年,针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管理者,农业部围绕这一主题开展培训和交流,培训各类人员4000余名,极大地提升了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农业部还鼓励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开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相关专业和课程,编写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教材,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已充分彰显了其促进增收的经济功能、带动就业的社会功能、传承农耕文明的文化功能、美化乡村环境的生态功能、促进村民自治的社会功能,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新产业新业态,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农业部相关负责人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