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黄化病如何防治
近年来,猕猴桃经大力发展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但随着栽植年限的延长,加上不科学的管理,易导致黄化病普遍发生,逐年加重,而且防治困难,无法治本,严重影响了猕猴桃品质、产量和商品率。防治此病时要注意分清致病原因,对症下药。
果树为何会得黄化病
果树生长时期,叶片出现失绿发黄,严重时枯死,这种现象称为黄化病。黄化导致光合作用能力降低,从而影响果品的产量、品质。果树黄化病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病菌和病原体的侵入通过病菌、病毒和类菌质体等病原体的侵入,使果树根部组织和叶片组织遭到破坏,如根腐病、根茎疫病等表现最为普遍和严重,由于其产生的各种分泌物能堵塞输导系统,致使不能吸收水分和养分,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原料得不到供应,叶片即出现失绿黄化。
自然条件的变化自然条件的改变,如温度、水分、空气等环境的变化,都能严重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当温度过低时,土壤养分不易活化或者释放,作物很难吸收;温度过高,叶面蒸腾和地面蒸发强度增大,引起土壤过度失水,作物得不到充足水分供应;土壤水分过低,土壤养分不能随水移动,供作物吸收不畅;水分过多,土壤空气显著减少,形成缺氧状况,影响根系呼吸。以上这些自然条件的变化,均能阻碍根系的养分、水分和气体的吸收利用,从而引起叶片失绿发黄。
土壤缺素土壤缺素是引起果树黄化最直接最敏感的因素,引发果树黄化的缺素种类很多,如氮、钾、镁、硼、铁等元素缺乏,都能导致叶片产生黄化。果农可选用不同功能的专用肥进行矫治,防治因缺素而产生的不良后果。但其中铁的缺乏,不能通过一般施肥解决,因为铁的变性太大,难以使铁保持有效状态,因此,铁要多种方式多次补。(百科)
猕猴桃生长季黄化病多发咋回事
猕猴桃生长季黄化病多发多与以下因素有关:
品种不同品种黄化病发病率和发病程度差异较大,以秦美品种发病最重,其次徐香、金香、海沃德、红阳发病较轻。
PH值土壤PH值偏碱时,易溶于水的亚铁盐在碱性土壤里不易溶于水,从而导致猕猴桃树体吸收困难,引发黄化。
挂果量在其它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挂果较早、挂果时间越长、挂果量连年大的果园发病较重,反之则轻。
膨大剂猕猴桃生产中使用膨大剂,会严重影响猕猴桃的品质,加重树体负担,缩短树体寿命,直接导致黄化病连年重发。
施肥连年单施化肥,特别大量施用碳酸氢铵和尿素,导致果园土壤耕性差,肥力下降,土壤养分严重失衡,并易造成肥害,出现烧根现象,使猕猴桃根系腐烂,从而导致猕猴桃树黄化严重。
灌水猕猴桃喜水又怕水,长时间水淹影响土壤透气性,容易引起根腐,影响根系发育和对养分的吸收。灌水过多、过勤易加重土壤盐碱化,造成部分营养元素如铁的淋失或固定,容易发生缺铁性黄化病。
根部病害经对大量黄化病发生果园的病株进行刨土检查,发现根腐病比较普遍,表现为根系不发达、根毛少、腐根多,造成施肥再多而根系吸收少,营养吸收不平衡,树势减弱,抗逆性差,易导致黄化病。(农科)
预防猕猴桃黄化病专家指点迷津
近年来,猕猴桃黄化病已成为生产中常见的重要病害,在大多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由于叶片失绿发黄,光合作用能力大大减低,最后产量低、品质差,成了果树生产上的一大障碍。
专家解读黄化病病因陕西省猕猴桃产业体系首席专家刘占德说,造成猕猴桃黄化病的原因:首先是由于土壤PH值偏高(碱性)或土壤中重碳酸根含量偏高,铁元素被固定,根系不能吸收利用,或土壤中铁元素缺乏,根系无法吸收到铁元素。其次,干旱时土壤中可利用水分降低,猕猴桃树吸水不足,影响植株根系周围以离子状态存在的矿质元素的吸收,特别是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铁、镁的吸收。另外,猕猴桃根为肉质根,分布层相对较浅,果园作业时容易伤根,从而影响水分和铁等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也容易发生缺铁性黄化病。
果农如何应对①在猕猴桃建园时,应尽量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通透性良好的沙壤土田块。忌在已栽过苹果、梨、桃等多年生树的重茬地和土质粘重地建园;②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增加铁肥的施入;③控制产量,提高活力,盛果时期,猕猴桃树每亩产量以2000~2500公斤为好,严防负载过量,以保持健壮的树势;④适期灌水,改大水漫灌为小畦分灌或垄沟渗灌,避免过量灌水,特别要谨防积水,有条件的可采取滴灌技术;⑤调节土壤酸碱度,在pH值达7.5以上的碱性土壤中,建议每株施硫磺粉或施8%的醋酸液1公斤,适当减低根际的pH值;⑥合理追肥,每年生长前期化肥的施用,应以硫酸铵或尿素等铵态氮肥为主,少用硝态氮肥和碳酸氢氨。土壤追施铁肥,应与腐熟的有机腐殖肥混合施用为宜;⑦药剂防治,因病理因素诱发的生理性缺素症黄化树,要尽快根治根部病害。在剪除病根、刮除病皮的基础上,用等量式波尔多液交替使用灌根2~3次。
责任杜兰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