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最忌拔苗助长

近日,央视《焦点访谈》针对农村电商进行了连续的专题报道,报道肯定了农村电商带来的诸多正向改变,也提出了诸如“农村电商味儿不‘农’”以及“工业品下行易、农产品上行难”等问题,引发讨论和思考。

与城市不同,农村电商有存在起步晚、负担重两大特点:相比于城里人,农民真正走进电商只是近几年的事儿;更与城市不同的是,农村电商不仅要帮助农民网络购物,还承担着让农民借助电商富裕起来的扶贫功能。因此,对农村电商的发展,既要历史地看,更要辩证地看——既不可能一炮而响、遍地开花,更不能忽视现实的掣肘、基层政府的责任,将“味儿不‘农’”作为农村电商跑偏的罪证。

短短几年的时间,农村电商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方面,在村淘等项目的支持下,各村纷纷有了自己的网店,对于帮助农民网络购物起到极大作用。小到奶粉、零食,大到化肥、农具、家电,农民也无差别地享受到了网络购物的便捷,让更多质优价廉的商品走入了农民的生活。同过去只能在小卖部中购买山寨品、残次品相比,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更可以说是实现了电商平台与农村消费者的双赢。此外,电商网店还兼具服务站功能,如帮助留守儿童与外出打工父母亲情视频、帮助村民代交各种费用等,为空心化的农村带来了时代气息。另一方面,随着农村电商的出现,很多地方的优质农产品得以走出农村,带动和促进了农民增收,使得政府以较低成本实现了农村脱贫。更重要的是,农民在享受时代红利的同时,也不断改变着传统的思维方式,客观上也带动了物流运输等硬件设施的完善。

诚然,相比于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的难度要大得多,这也是农村电商发展到2.0阶段后必然面临的难题。一个很简答的道理是,在一个如此具有活力的商品社会中,农村里真正的“好东西”早被敏锐地市场注意到了,绝不会等到今天。因此,农产品上行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产品本身竞争力不够强的问题,这也绝不是农民学会开个网店就能轻易解决的。同时,酒香也怕巷子深,即使产品有优势,也要利用综合手段将其特点发挥出来,方能引得客户的青睐。这也许是农村电商遇到的最大挑战:首先,只要产品上网,就面临着同样残酷的竞争,消费者绝不会因为你是农村电商就另眼相看;其次,相比于城市,农村在企业运营、市场营销方面存在天然弱势——资本实力不足、营销手段欠缺、专业人才匮乏,使得产品供货慢、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尤其突出,距离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更有相当距离,于是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客户体验差。这些繁多又复杂的问题,仅依靠电商平台的支持和零散农户的学习,想要短期解决显然是困难的。

农村扶贫不是企业责任,更涉及到硬件软件的各个方面,即使企业想大包大揽,恐怕也有心无力。可以说,正是因为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的介入,广大农民才从不会不懂到触网用网,才使得农村电商得以迅速破土而出,也才有了暴露诸多不足的机会。在这个意义上讲,首先应当肯定其积极意义,其次才是在各方合力下解决难题。同时,谈发展不能罔顾现实,必须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警惕拔苗助长的倾向,切忌在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定指标、下任务,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其结果只能是欲速则不达,伤害农民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