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个新锐视点亮相水稻产业高峰论坛 为稻米全产业增新创效


4月12日下午,产业高峰论坛紧随上午的首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召开,举办本次产业高峰论坛旨在发挥南繁的资源条件优势、育种材料优势、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和品种优势,借此来搭建南繁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的平台。

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伟文 程楚 摄影 郑建斯

国家粮食局武汉科学研究院总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大米分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谢健;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青志新;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党委书记、研究员马国辉;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所所长潘国君;印度尼西亚梭罗大学博士Yunus;华智水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健;湖南省国际稻都农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黄崎;广东拉多美化肥有限公司总裁杨进昌以及中米集团董事长卢新宪出席论坛并就稻米产业的加工、改革、育种以及品牌建设等做了精彩的报告。

国家粮食局武汉科学研究院总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大米分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谢健:

现阶段,我国大米轻加工行业正处于粗加工阶段,日本和泰国的模式靠近,国内的大米加工产业在加工技术方面不断向国外先进水平靠拢,单厂的平均产能现在是3.4万吨,但因为接近1万个企业,每个企业平均一年只生产1万吨大米,产能利润率非常低。行业困局如何破解?国家粮食局武汉科学研究院总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大米分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谢健就稻米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加工产品、产业标准体系和机械设备展开叙述,并提出我国稻米育种可朝着多元化、专用化、营养化方向寻求发展和突破。加工设备可朝着高产能、高效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迈进;谢健提出展望:我国稻米企业应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集中布局,形成自己的产业集群的优势,即“集团化”。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青志新:

伴随着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意见文件的发布,未来水稻产业发展需要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青志新对当前市场提出展望,杂交水稻的种子市场容量,国内的种子市场容量还会逐步攀升源于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价值的发现,另一个是市场容量的逐步增加。

杂交水稻工程技术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国辉:

粮食价格下跌,国内生产风险加大,生产成本上升,种粮的比较效益不高,严重地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杂交水稻工程技术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国辉从全程机械化、精量学直播机技术、超级杂交中稻加再生稻、抛秧技术、“互联网+”五个方面分享了他对现阶段超级杂交稻高产栽培研究进展及规模化高效生产模式的思考。

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所所长潘国君:

我国已经开始实现全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朝着努力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方向迈进。寒地稻作区是指北纬43度以北的稻作区,在黑龙江,其种植面积与玉米相差不大,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所所长潘国君研究员从育种角度,提出创建完善寒地早粳稻育种技术体系的相关的寒地早粳稻早期繁茂多抗新株型理论,为寒地早粳稻育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通过技术转化,完善育种体系。

论坛后半段,主要围绕三亚种质资源的创建和体系的创建,包括我们农业的农业技术综合配套、稻米的精深加工,包括农旅结合,以及结合种业、农业和稻米产业一二三级产业相融合的新的产业模式的创建、创新和发展。

印度尼西亚梭罗大学博士 Yunus:

就水稻的改良过程中,潜在的产量会达到一个瓶颈,以及全球的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等问题,印度尼西亚梭罗大学的Yunus博士在报告中说到,通过增加水稻的生产率,增加它的产量的性能,把由生物逆境与非生物逆境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培育功能水稻,增加它的收获面积,并阐述了改良水稻品种对印度尼西亚水稻生产的贡献。

华智水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健:

在新的技术体系、新的创新方法不断出现的同时,如何更加专业化地、市场导向化地构建我们的成果合作、技术合作的平台?据华智水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健介绍,华智创建的分子育种平台,旨在为大家提供技术的集成、技术的创新和技术的服务。为支撑种业的产业化、国际化提供世界一流的科技支撑,来保障粮食生态和种业的安全,并利用分子育种的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

湖南国际稻都农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黄崎:

湖南国际稻都农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黄崎给大家作了“‘一带一路’,中国稻路”的演讲,他提到,土地碎片化的分割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的步伐,从今天产业化的角度来说,分田到户某个角度是一种倒退,只是当时的权宜之计,社会一定要大规模生产,一定要大产业化,因为生产劳动效率会更高,集约发展比粗放性要好得多。政策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所以这种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生产模式会造成三个方面的问题:抛荒,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迟缓,各自为战,靠个人的喜好和能力做推广;粗放经营,劳动生产率与农业生产效益低下。

广东拉多美化肥有限公司总裁杨进昌:

广东拉多美化肥有限公司总裁杨进昌先生为大家作“新型没料增效剂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专题报告,他介绍到,2015年,拉多美公司在省科技厅的协助下成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致力于一个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复合肥企业,是当时全国第一家成立院士工作站的企业。

拉多美公司现在研究的产品致力于养土、增产、提质,这也符合国家提出的2020年化肥农药零增长的要求。

中米集团董事长卢新宪:

水稻科技全产业链的打造和振兴,也要需要在稻米品牌方面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和锻造。中米集团董事长卢新宪给大家作了“中国大米品牌力分析及典型案例分享”的报告,就如何打造稻米品牌力,他分享了以下七点,第一,国企背景资金雄厚,规模集约化成就品牌竞争力。第二,以政府规划区域品牌,扶助企业品牌快速入市。第三,双商标运营模式,保持品种品牌鲜明个性。第四,生态健康诉求提升品牌价值力。第五,构建传播符号,获得品牌形象力。第六,赋予大米人文情怀,有思想的大米是品牌核心竞争力。第七,有效传播营销策略,构筑了大米品牌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