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参与”让存在十年的垃圾村20天变了样

4月1日,清明节假期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也是沈河区集中整治东部“垃圾村”的第20天。这一天天黑前,已经有586间各类违章建筑和25个大型库房被拆除,有2万多立方米残土垃圾被清运,整治工作正式进入收尾阶段。

这个“垃圾村”位于二环沈水东路以北、新开河以南、新立堡东街以西、辉山明渠以东,是一片总面积50.67公顷的集体土地。随着城市扩容,这里城乡接合部的特征越发明显,流动人口越聚越多,出现了很多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加工点、废旧物品回收站,甚至小型养猪场; 违章建筑越建越多,乱侵占、乱搭建的砖混房、木质房、彩钢房随处可见,有的用来居住,有的用作养猪,有的被当成库房;随处丢弃的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的建筑垃圾越来越多。

经过近十年的野蛮生长,这个被称为“垃圾村”的区域已经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

年初,为了更好地落实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任务,沈河区组建了区、街、社区、网格四级监督员队伍,请他们为沈河区的营商环境“挑刺儿”,力求将营商环境建设纳入群众监督的汪洋大海。同时,通过搭建微信办公平台,建立了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认领、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反馈的工作机制。当一名监督员将“垃圾村”问题上传至微信办公平台后,区里的一名主要领导主动认领这一任务。这名区领导当天就赶到现场进行实地查看,第二天又带领城管、行政执法等相关部门和东陵街道组成的联合执法队再次赶到现场。

作为监督员的王剑英,在微信办公平台了解这一情况后,由于家在附近,也赶到了现场。结果一下车就看到区领导顶着恶臭查看“垃圾村”,看到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脚踩烂泥现场制定整治方案。王剑英当时就被这种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场面打动了。听到工作人员调派整治所需要的车辆机械,王剑英主动请缨:“我有一辆抓钩机,我免费出!”

同样被沈河区干部的实干精神打动的还有保利海上五月花小区的居民张克义,因为他所居住的小区紧邻“垃圾村”,对夏天不敢开窗的痛苦深有体会,他说:“这个‘垃圾村’在没整顿之前,养猪户处理猪粪的方法就是一个字——烧。这一烧,整个一片都臭气熏天。”在集中整治的20天里,张克义几乎每天都到现场。他和几名邻居一起专门制作了锦旗,写了感谢信。他说:“我们很激动,感谢沈河区领导对环境和民生工作高度重视。”

通过群众发现问题,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也坚持群众路线。在集中整治初期,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沈河分局的工作人员逐户走访,了解情况,宣传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等法律法规,争取群众对“垃圾村”整治工作的支持。对一些有《集体建设用地使用证》的建筑,通过主动查找相关档案,用真凭实据向当事人解释,获得当事人的认可和支持。

关注群众的身边事,就会吸引群众深度参与。在集中整治“垃圾村”行动中,有群众提出问题,有群众主动出抓钩机,有群众遵守法律法规主动搬家,有群众送锦旗、写感谢信,人民群众用实际行动展示出决策共谋、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共同缔造”理念,而这正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幸福沈河、幸福沈阳的基本工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