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召开科技创新工程全面推进期工作会议

4月1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科技创新工程全面推进期工作会议。农业部党组成员、中国农科院院长唐华俊出席会议并讲话。副院长吴孔明做工作报告。会议由院党组书记陈萌山主持。

据悉,自2013年启动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以来,中国农科院梳理形成8大学科集群、134个学科领域、332个研究方向;完成了学科布局的调整优化,32个研究所原有的1026个课题组,整合为现在的332个科研团队,较好地解决了研究方向交叉、重复、小而散等问题。
4年来,全院共获得国家奖19项;发表科技论文14000余篇,在SCI、E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5463篇,其中在《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系列刊物上发表论文21篇,对学科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审定品种294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78项,新农药、兽药证书45个,发明专利1626项。全院科技转化收入自2013年以来分别是3.0亿元、3.6亿元、4.7亿元。
会上,部署和启动了“农作物基因大数据的分析与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种质创新”“东北黑土地保护”“种植业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创新”“中式食品工程化技术研究”等19项协同创新任务。植物保护研究所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围绕创新工程实施成效、协同创新任务实践等作了典型交流发言。
唐华俊与院属34个单位签订了科技创新工程全面推进期绩效任务书,与19个协同创新任务总指挥、技术总师和牵头研究所代表签订协同创新任务书。

唐华俊在讲话中指出,科技创新工程获得国家支持是几代农科院人努力争取的结果,得来十分不易。在3年试点期内,科技创新工程在稳定全院科研队伍、优化培育学科方向、引进高水平科技人员、深层次开展国际交流、加强条件平台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喜人成果。
唐华俊强调,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是引领全国农业科技率先进入世界前列的重要手段,是支撑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客观要求。各研究所要抓住重点,着力调整学科布局,把研究方向瞄准国际科学前沿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需求;着力推进协同创新,集全院优势力量开展协同攻关,力争在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性;着力加强团队建设,打造一流科研人才队伍;着力改进评价制度,激发和调动全院科技人员创新活力;着力统筹经费使用,集中力量办大事。全院各级领导干部务必提高认识,锲而不舍地抓牢创新工程这个抓手,增强大局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确保科技创新工程各项任务的顺利实施。院所要共同谋划,精心组织,齐心协力,相互配合,推动科技创新工程更上一个台阶。
就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全面深入实施,唐华俊提出3点要求。一是再认识,增强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实施的使命感责任感。院属各单位要将科技创新工程当作国家层面的科技战略工程来部署实施,站在新起点上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二是再调整,力争科技创新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各研究所要在已有基础上,适应新形势,对研究所定位、学科方向、科研团队进行再调整、再优化。三是再努力,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全面实施。全院上下要更加努力学习、更加解放思想、更加用心工作、更加突出重点、更加敢于担当。在建院60周年之际,全院广大科技人员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农科院人勇攀高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以科技创新工程为抓手,砥砺前行,扎实工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国际一流农业科研院所作出新的贡献。
就学习贯彻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陈萌山要求,各单位要领会精神,分部门召开会议,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确定的工作思路、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上来,切实把这次会议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要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把准方向、敢于担当,亲力亲为、抓实工作。他指出,2017年是创新工程全面推进期各项工作的落实年,各单位要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谋划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争取实现重点工作取得新突破,努力推动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事业再上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