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彭国翔来校作学术讲座
4月7日上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求是特聘教授彭国翔先生来校为我校人文与法学学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儒家传统的精神方向”的精彩讲座。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彭国翔到我校作学术讲座
讲座伊始,彭国翔教授便提出儒学的核心思想即在于成就以君子、圣贤为称号的理想人格。“君子不但要有品德,而且要有知识,品德与智慧相互促进”,个体成就理想人格的内在心性基础即在于孟子所言的“四端之心”,四端之心是成就理想人格的先天必然保障。
彭国翔教授通观儒学史,指出儒家修养圣贤人格的途径即在于:不离日用常行,不弃人伦关系。在现实的生活世界中,在特定的人伦关系中修养心性,成就理想人格。彭国翔教授指出,传统的“五伦”思想对今天的人格养成依然具有意义,只是针对新的人际关系的诞生需要做出新的调整。
同学们积极提问
彭国翔教授的演讲引发了台下听众对儒家传统精神的深思,现场互动热烈。此次讲座阐述了儒学对个体理想人格成就的根本意义,着重强调了自我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深了人文学子对儒学的认识。讲座由该院副院长何方耀教授主持。(文/人文与法学学院吴紫莹 图/董诗颖)
相关链接:
彭国翔,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兼任国际中西比较哲学学会(ISCWP,USA)副会长以及多家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曾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以及世界多所大学与研究机构的客座教授与访问学者,包括美国哈佛大学、夏威夷大学、德国波鸿鲁尔大学、法兰克福大学、马普研究院宗教与民族多样性研究所、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等。曾获“2016年度北半球国家与文化克鲁格讲席”(Kluge Chair inCountries and Cultures of the North, USA)、“2009年度贝塞尔研究奖”(Friedrich Wilhelm Bessel Research Award, Germany)、中国哲学史学会首届论文奖一等奖(2012)、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哲学、思想史以及中西哲学和宗教的比较。
(责任蒙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