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岐:严管农药生产 保障民众餐桌上的安全
近年来,国家对农产品及食品安全工作十分重视。国务院专门成立了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已连续召开了三次食品安全会议,强调“要紧盯‘田间地头’,综合治理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日前,中国林科院首席专家、国务院参事杨忠岐向记者表示,农药残留超标是农产品安全的最主要问题,也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口,因此必须严格管理农药的生产流通和使用,来保障民众餐桌上的安全,“必须给农民研究和提供少打药或不打药的新防治技术。为了让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蔬菜、粮食和瓜果”。
目前,我国在蔬菜、粮食、水果和茶叶等农林产品生产以及中药材生产中,滥用农药和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的现象比较普遍,由此而导致的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比较突出,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成为广大民众关注的社会问题。一般情况下,农产品上的残留农药不会使人立即中毒,但通过一日三餐,在人体中逐渐积累,会损坏人体内脏器官,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
为了保障老百姓餐桌上的安全,杨忠岐认为,首先根据国际标准和我国实际情况,修订我国现行与农药有关的法规、条例,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应当调整、重组目前我国农药生产、监管和流通等领域的管理体制,做到责任分明,职责清晰。“目前,我国与农药有关的管理部门涉及到工信、农业、质检、工商、安监等部门。建议由工信部和农业部两个部门负责我国农药管理工作。工信部负责农药厂工业生产;农业部负责农药品种许可证发放、农药生产监管和流通工作,成立专门的农药管理机构——‘农药与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局’。”
杨忠岐还认为,应当从源头上严管农药生产,下大力气整顿违规、违法生产剧毒、高毒和违禁农药的企业,以及高污染农药生产企业。目前我国有农药生产企业2232家,化学农药原药产量374.1万吨,农药生产量、出口量、使用量均为世界第一。建议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保障我国农药生产健康发展。
在科技层面,杨忠岐建议,科技部应当尽快计划、安排农产品(包括林产品)病虫害生物防治和无公害防治技术重大研究专项,包括农药残留检测仪器设备和技术以及施药器械研究,组织全国农、林业科技人员进行科技攻关,重点开展以利用天敌、拮抗菌等有益生物为主的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同时开展物理防治、化学信息素技术等无污染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以及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和开发。
“此外,还应当大力推广无公害防治技术,从农民的田间地头抓起,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和科学用药、精准施药技术。同时,应当做好有机、绿色蔬菜、水果和粮食等农产品的认证和推介工作,建立严格的认证认定体系和质量安全信用体系”,杨忠岐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