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荒危机浮现 物联网促进精准农业综合效率


全球粮荒阴影下,科技发展或可逆转局势。


民以食为天,但全球人口持续成长,气候变迁减低粮食生产力,加上都市化带走务农人力,致使粮荒危机逐渐扩大,不仅可能引发动乱,还将威胁人类生存。好在科技或许有助于解除威胁,但如何在永续前提下改造农业亦成挑战。
联合国粮农组织(UNFAO)评估,2050年全球人口将逼近90亿大关,届时粮食生产必须增加70%才堪应需求。问题是,按表操课的传统农业缺乏全观,对农损与浪费难以控制,因此亟需改革。
根据TechCrunch报导,要以农技解决粮食问题,大致可从精准农业、善用气候信息、改善供应与运输效能,及增进供需效率等方面着手。
首先,物联网(IoT)等数字科技有助规划精准农业,增产减损并稳定可持续性。IBM全球供应链主管Paul Chang指出,物联网科技的整合综效,可成为农业管理的利器。而企管软件供货商SAP的主管Kai Goerlich则认为,透过感测技术掌握气候、土壤、培育、采收与运输等要素的精准农业,若配合云端管理,便能以实证数据提升产销经济效益。
其次,农业可说是靠天吃饭。据联合国统计,现今全球约5分之4的经济活动受气候影响。IBM旗下事业The Weather Company也指出,约有90%的农损为天灾造成,因此借科技预测模型与机器学习辅助农业决策,就可减少资源与劳务重复,甚至是化学药剂超量。例如美国肯塔基州的Seven Springs Farm,便利用手机软件的气候预测,调控灌溉、施肥,甚至是目标产量。
另外,整合气象数据有助人机任务分配与运输管理,减少最常造成粮食浪费的运输耗损。以土壤含水与径流为例,就会影响土壤硬度与承受力,决定机具或人力作业比率。而掌握运输状况的温度与时间,不但攸关农产新鲜度,更可能影响运输效率,牵动碳排放的多寡。
再者,以数字管理提升粮食利用,减少销售端的下架浪费,更是纾缓粮食压力的最后一里路。研究显示,约50%的下架食物其实仍可食用,但通杀的结果不仅提高营运成本,也加剧食物浪费,在经济循环下徒增成本转嫁与环境压力。
对此,供需平衡与减少浪费当然是治本之法,所以食品安全履历的追踪和信息透明度就是一大关键。像FoodLogiQ一类的产销监控软件,能协助生产与销售端掌握实时信息,还能让消费者回顾食物的产销过程。不但能减少不经意的浪费,食品安全问题爆发时还能快速精确地锁定症结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