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委—中科院学科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交流会召开
2017年3月3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联合支持的2015年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交流会在中德科学中心多功能厅召开。16个项目的负责人或其委托人报告了研究进展与阶段性成果。报告人以及各项目组其他成员交流了项目研究及管理的经验,提出了改进立项及管理机制的建议。14位中科院院士出席会议,参加研讨的项目组成员、学科发展战略研究联合工作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各科学部和中科院各学部办公室等部门相关人员总共近百人。
过去30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形成了组织开展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的优良传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中科院院士群体一直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工作所倚重的重要核心力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科院通过组织间合作而开展的战略研究始于2009年。2012年联合出版的《未来十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丛书在科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为科学基金“十二五”和“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以及国家科学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012年双方决定将联合支持的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工作长期化和常态化。五年来,分五批共批准57项战略研究项目,覆盖了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领域,包括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以及偏重理论的基础学科与涉及应用的交叉领域。截至目前,已出版理论与计算化学、RNA研究、土壤生物学、大气科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与工程力学等6个学科的发展战略报告。
本次会议是双方第三次组织召开的项目交流会。核物理与等离子体物理、表界面化学、媒介生物学、沉积学与古环境研究、空间科学、半导体激光研究等16个学科的项目组参加交流会。会议交流了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值得关注的经验,例如,充分利用文献计量和专利分析等方法,对比分析相关学科国内外研究现状;全面了解各国学科发展战略、政策和资助计划,包括调研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数据监测管理以及科普活动等方面;重视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中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互访、参加或举办国际会议、参与国际研究计划等多种方式,在邀请国际专家深度参与战略研究的同时,扩大我国在相关学科领域的国际影响;注重培养青年科学家的战略视野,推动新兴学科研究力量的成长、发展与凝聚;尝试邀请产业界人士参与战略研究,结合产业发展和国家重大需求,全方位探讨学科未来发展战略。
与会院士专家还就学科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的定位、成果形式及应用提出了宝贵建议。主要包括:(一)关于项目定位。目前战略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侧重于学科战略与规划,另一类重在探讨前沿方向。前者兼有学术与战略,参与者更广泛;后者多关注学术,对学科未来发展的整体战略缺乏系统性研究,对相关配套政策的探讨亦显不足。今后对这两类项目可适当区分,并考虑采用不同的组织模式。(二)关于成果要求。项目立项时因各学科领域差异较大,成果要求上可有一定的灵活度。如偏基础的学科可更多关注学科前沿,而偏技术的学科在战略研究中应提出关键技术、技术路线图等,对未来的展望和建议可更长远。(三)关于成果应用。战略研究的影响力不能完全建立在项目负责人(即院士)的学术声誉上,而要注重研究过程中对全国研究力量的动员和聚集,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研究成果在相关部门的应用。此外,有的学科子领域相对独立,在形成总报告时易有简单堆砌现象,应强化综合集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政策局郑永和副局长代表联合工作组做会议总结。他充分肯定了2015年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的进展情况和阶段性成果,认为参加交流的16个项目的组织管理规范,形成了一些值得推广的新经验。他强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科院联合开展的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将进一步明确定位,区别与其他部门的战略研究项目部署;同时要加强项目管理与服务,从项目启动到中期交流以及结题出版等各环节的工作还将继续规范;此外,要持续推动成果应用,以结果应用的有效性吸引更多更广泛的科学家积极参与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