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中心在吉富罗非鱼链球菌感染后的分子调控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徐跑研究员领衔的课题组以新品种——吉富罗非鱼“中威1号”为材料,开展了海豚链球菌感染下罗非鱼Mirna介导靶基因的调控机制研究并取得进展。
Mirna是一类小的非编码RNA,可以通过与一个或多个靶基因3-UTR结合来调节靶基因表达活性。成熟的Mirna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与病毒中,主要参与了哺乳动物先天性免疫应答、炎性疾病、细胞信号转导与代谢的调控过程。相比之下,鱼类方面的Mirna研究起步较晚,Mirna在鱼体内的信号通路及其调控机制的报道也较为有限。
该项研究基于Mirna组学技术,成功构建了链球菌感染24h后的差异Mirna表达文库,筛选了19个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8个Mirnas(miR-92, miR-101c, miR-310-3p, miR-127, let-7, miR-599, miR-122-5p 和 miR-10d-5p)显著上调;11个Mirnas(miR-92d-3p, miR-146-3p, miR-17-5p, miR-10, miR-694, miR-181b, miR-138, miR-10-5p, miR-33a, miR-375-5p 和miR-10b)显著下调。同时,对这些差异表达Mirnas的靶基因进行了筛选与验证。实验证明,海豚链球菌感染后的miRNA与其靶基因主要介导了免疫炎性响应与细胞因子信号转导通路。该项研究结果不仅在认识应激状态下鱼类分子调控与细胞信号传导途径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还将为缓解鱼类应激损伤提供新的治疗靶点与治疗策略。
该研究结果所形成的论文“Effects of exposure to Streptococcus iniae on microRNA expression in the head kidney of genetically improved farmed tilapia (Oreochromis niloticus)”已在BMC Genomics (2017) 18:190上发表(DOI 10.1186/s12864-017-3591-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