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花海经济需形成完整产业链
在不知不觉的若干年里,到农村看花已经成为时尚,“花海经济”逐渐成为了农业农村发展的新业态。花海经济,是传统种植业与乡村旅游的一次相逢,不仅让传统种植业的价值大大提升,在吃或用的基础上增加了赏的功能;还为乡村旅游增添了更为鲜活的内容,拓宽了农民增收的路径。
据旅游业内数据,我国春季游中60%游客的旅游活动都与花卉有关,也就是通常所讲的看花赏春。至于看花之处,以前更多的是自然形成的景观。比如春天庐山和峨眉山的杜鹃花,南方大田里未经规划的散落的油菜田等等。把作物开花作为一个产业来做则是近十几年里的事情。
2016年,国家发改委首次发布了我国花海经济的调查结果。统计数据显示,当年花海经济最旺的“三朵花”是油菜花、桃花和樱花。在北京郊区,平谷桃花节已举办18届,如今游客们甚至可以乘坐小型飞机观赏桃花的海洋。平谷也成为了著名的“桃都”,大桃不只是当地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甚至成为整个平谷经济的支柱产业。被“驴友”称为“中国四大油菜花海”之一的江西婺源,近些年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扩植油菜,现在面积已达10.2万亩,花海旅游年综合收入10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500元。
作为一种农业农村发展的新业态,目前许多有条件的地方都在做花海经济的文章。既然称为产业,就要形成一个完整的可盈利可持续的链条。具体讲,就是要在原有看花的基础上形成赏花、住宿、购物、文化消费一条龙产业链条,让游客有花可欣赏、有美食可品尝、有产品可购买、有活动可参与,这样才能让人气转化成财气,让看花成为产业。
纵观近些年花海经济做得好的地方,都是在后几点上有突破有延伸的。比如住宿,许多地方走的就是民宿的路子。住在农家大院里这种民宿旅游形式深得游客的喜欢,也被旅游界所倡导。比如购物,有干花制品、花卉美食等等。比如文化消费,有婚庆、婚纱摄影,作为美术学院学生的写生基地,甚至作为影视剧的外景拍摄基地等。
花海经济是产业扶贫一个可供选择的重要方向。由于贫困地区大都地处偏僻、非农产业发展落后,无论是发展工业还是大规模大田种植都不具有优势,也正是因为其相对“落后”的发展现状,发展乡村旅游反而具有了相对的优势,所谓“自然风光好,乡土气息浓”,从而使得贫困人口有可能通过发展旅游业脱贫致富。国家旅游局2015年也提出,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实现1200万人脱贫,就是看到了乡村旅游产业脱贫的潜力。就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而言,花海经济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选项。因为培植花卉投入相对较少,风险不是很大,且比种植其他一般作物对农民的增收作用更加明显。只是在选择花卉品种,打造花海经济产业链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有规划有步骤地进行,以提高花海经济产出的可能。
花海经济的溢出效应可以给乡村建设带来新的契机。用农民自己的话说就是,“想让城里人来看花,村里面的环境要搞好吧,村民的文明素质要提高吧。”因此对于农村环境改善和乡风文明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建议各地加大重视力度,一方面合理布局“花海”、村庄以及旅游配套设施,重点强化“花海”的旅游配套服务功能,鼓励发展特色民宿经济等。另一方面,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经营的同时,要鼓励农民参股经营。通过土地、房屋产权的置换或租赁等方式,促使当地农民资产转换为资本,参与“花海”项目建设和历史村镇、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和管理,让更多农民从中获益,促进乡村建设和农民收入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