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东亚种业公司:将育种优势转化为生产力
将育种优势转化为生产力
——记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
《 农民日报 》( 2013年12月09日 08 版)
公司每年销售的品种当中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品种占98%以上,在为企业创造丰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效益。
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集种子、肥料、饲料、粮食贸易等的科研、生产、经营、服务为一体的大型农业企业,公司现拥有资产总额10亿元,各类科技人员1065人,直属25个部门,实现集团销售收入近10亿元。在省外已设立50余个分公司和控股公司,在省内设立了百余家分公司和物流中心,在全国建立了1万多家富友种子连锁及代销店。逐步形成了在种子产业上的核心竞争力,确立了以种子为主的农资产品综合发展的经营格局。
公司始终坚持以“科研为依托,市场为导向”,坚持“集团化运作、企业化运行、产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的发展思路,实现了跨跃式发展。经过20年的努力,公司已经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国种业信用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公司的“富友”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富友”牌玉米种子被评选为“中国名牌产品”。公司年生产、经营种子近1亿斤,玉米种子销量市场份额趋于稳定。
公司始终坚持加大科研投入,并以最快速度将现有育种优势转化为生产力,公司拥有科研所18个,专职科研人员63人。公司每年销售的品种当中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品种占98%以上,在为企业创造丰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效益。
公司集中财力,以玉米分子辅助育种为突破口,全力推进“东亚现代种业研发中心”建设。现代种业研发中心是按照国际先进的生物育种理念投资建设,集现代生物育种、高通量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双单倍体育种、转基因育种、信息模拟育种及办公、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工厂化商业育种研发中心。项目总投资3.5亿元,建设地点为沈阳市沈北新区,从国外高新聘请高尖端人才,与国内中国农业大学等一流科研机构密切合作,采用高通量分子标记育种及转基因育种技术,传统育种配合其进行田间试验示范,利用3~5年时间力争使育种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部建设内容聘请清华大学设计研究院进行设计,截至目前,1.2万平方米的研发大楼已经完成二分之一建设内容,5000平方米的田间育种实验室及田间育种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完成,其他配套设施及设备采购工作也在紧张进行当中,人才引进及团队建设已经基本组织完成。
公司在新疆、甘肃等省拥有稳定的种子繁育基地,在全国16个省拥有健全的营销网络体系及服务体系,并全力建设中国北方种子繁育中心。公司在沈阳的法库县征地392亩,建设种子加工仓储园区;拟流转5~10万亩农用地,建设玉米种子繁育基地,一是解决运输困难、降低生产成本;二是有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三是建设稳定的玉米种子新型生产基地,直接面对广大农民,加大服务的力度,减少农民用种费用。
为了更好学习发达国家种业公司技术及发展经验,搜集国外种质资源、学习国外农场管理经验,公司已在加拿大购买了700亩的农场,用于建设国外种业基地,同时成立了北美东亚种业有限公司,开展了种质资源搜集、整理及试验示范工作,派出了科研人员到加拿大及美国进行了学习与考察,全面学习先进种业公司的科研、生产及栽培技术等,公司计划充分利用国外种业基地,利用加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政治优势,实现种质资源和育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培育优质早熟高产的玉米新品种,为中国农业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撑,并将中国种子推向世界。
为了稳妥的推进东亚种业上市工作,公司成立了辽宁东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上市领导小组,整合东亚种业科技等各方面资源,梳理公司内部机构管理、人员设置,积极推进上市各项工作,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企业上市。
公司发展战略是始终坚持以玉米种子产业为核心产业,依托核心产业和核心产品,坚持自主创新,依托商业化育种体系共享平台,整合企业产业资源,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以玉米种业为核心产业,以种子产业为主导产业,相关产业、相关产品多元化经营的现代种业企业。进一步完善种子产业的科研及中试体系建设、良种生产体系建设、物流体系建设、营销服务体系建设、全面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名牌产品体系建设、多元化体系建设等8个核心体系,用3-5年的时间力争达到15亿元的销售收入。逐步形成东亚种业在种子产业上的核心竞争力,确立种子产业优势地位,巩固和完善多元化经营。通过建设以农作物种子为核心产业、兼营农业相关产业,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农业企业集团。
本报记者崔丽整理
海外拓展
●公司已在加拿大购买了700亩的农场,用于建设国外种业基地,同时成立了北美东亚种业有限公司,开展了种质资源搜集、整理及试验示范工作,派出了科研人员到加拿大及美国进行了学习与考察,全面学习先进种业公司的科研、生产及栽培技术等。公司计划充分利用国外种业基地,利用加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政治优势,实现种质资源和育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培育优质早熟高产的玉米新品种,并将中国种子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