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生物所在高寒灌丛碳储量对氮添加的响应研究上获进展
灌丛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储量的研究对于准确估算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灌丛生态系统的特点以及研究历史等原因,与森林和草地相比,目前还十分缺乏高寒灌丛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研究。在全球氮沉降背景下,国内外就氮添加对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然而,氮添加如何影响灌丛生态系统碳分配和深层土壤碳库(50-100 cm)仍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王东在导师刘庆研究员的指导下,选择了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东部的窄叶鲜卑花(Sibiraea angustata(Rehd.)Hand.-Mazz)高寒灌丛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氮添加水平 (N0, 对照; N20, 20; N50, 50; N100, 100 kg N ha−1 year−1) 对其生物量分配和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研究发现,窄叶鲜卑花灌丛生态系统碳库为36 kg C m-2,其中灌木、草本、凋落物和土壤(0-100 cm)分别为占了11.08%、0.47%、0.25% 和88%;氮添加显著增加了根系生物量,但对总的地上生物量没有影响,从而使植被根冠比(R/S)显著增加;短期氮添加表明,随着氮添加浓度的增加生态系统碳库呈显著地线性增加。
该研究结果暗示未来全球大气N沉降的增加可能通过增加高寒灌丛地下碳库的固碳潜力,使高寒灌丛成为大气CO2的汇。
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1570476)和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No. XDA01050303)的资助。近日以“ Effects of short-term N addition on plant biomass allocation and C and N pools of the Sibiraea angustata scrub ecosystem”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