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创新力量
从海归创业白手起家到成为世界领先的多肽企业,从孵化器起步到自建厂房三次扩张,从十来个人的创业团队发展到400多人的专业队伍,拥有数项业界第一——中肽生化有限公司在十多年的时间内,在下沙这片创新创业热土再次创造了一个奇迹。
在年初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首届人才科技创新大会上,中肽生化成为“大赢家”,分别被授予“卓越创新企业奖”和“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奖”,公司董事长李湘博士荣获“杰出人才奖”。
李湘博士对此感言:中肽生化将继续坚持创新,服务人类健康,成为“全球最有竞争力的多肽药物及诊断公司”。
开创业内数个第一
对于多数人而言,多肽还是一个陌生概念。事实上,几乎所有细胞都受多肽调节,它涉及激素、神经、细胞生长和生殖等各个领域,所以在药物、药物载体、组织工程材料和营养食品等多个方面均有广泛应用。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曾断言,21世纪是多肽的世纪。
在开发区12号大街的中肽生化办公大楼,资深副总裁魏忠勇博士向记者打开了多肽领域的“新世界”:在医药领域,多肽药物可用于治疗癌症、心血管疾病、免疫代谢类疾病、血液病、传染性疾病,同时对疼痛缓解、记忆力减退、精神失常也有显著疗效。由于具备上述多重优点,多肽药物的市场规模增幅也一直快于药物整体市场,其中有两个多肽药在国际上已达到了年销售额超过40亿美元的成绩。
十多年来,中肽生化以年均两位数的速度保持快速发展。他们也开创了行业的数个第一:第一家填补国内多肽部分专业研发领域的空白,是亚洲第一家获得美国FDA(食品药品管理局)零缺陷认证的多肽公司,在复杂多肽修饰技术上实现全球第一,是全球一流科研机构和跨国药企的首选多肽合作伙伴。
“中肽在国际市场上树立的是高质优价的中国品牌形象。”中肽生化副总经理冯琦说,“我们以高效、优质、专业与创新来诠释自己的产品。”
中肽的底气来自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肽合成技术,建立了数十万条多肽目录库,实现近2000种类多肽现货供应,拥有数十条生产线,可同时进行数个公斤级多肽药物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生产。公司在不断自主研发创新的同时,大力推进国际合作项目,协助国际上其他制药公司完成近300个多肽药物筛选。在李湘博士的带领下,中肽生化为中国多肽新药和早期专利过期多肽药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见证下沙生物医药产业壮大
中肽生化的诞生,缘于2001年初春的一次“邂逅”。当时,杭州市科技代表团走访了位于硅谷的美国多肽公司,并与时任该公司首席执行官的李湘博士进行了接触交流。同时,以留学归国人才为主体的生物医药产业,正在开发区培育发展。双方一见如故,4月下旬,就签订了企业入驻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协议。
中肽生化见证了开发区的“下沙速度”。在开发区的一条龙服务下,不到两个月时间就办好了相关落户手续。新厂房开建、人才项目申报……在开发区的支持下,中肽生化茁壮成长。
从一家微型孵化企业发展到具有强大研发和市场竞争力的国家级高新企业,离不开人才与科技的创造力。目前中肽拥有2名“国家千人计划”和7名“省级千人计划”专家的国际级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魏忠勇博士在来中肽前是世界前十大药企的首席科学家,源于对中肽与李湘博士的认可来到中肽。“我很看好这个平台和团队,也很看好国内和下沙的生物医药发展前景,事实证明当年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魏博士颇有感触。
在会议室一侧,摆放着中肽生化的主打产品样品。有深色瓶子包装的多肽产品,有各式各样的诊断试剂产品等。
从多肽起步,实现多元化发展,是中肽生化的一个发展方向。除了生物制药领域外,体外诊断试剂也成为中肽生化另一个重要的产业支柱。2005年中肽生化就开始进入体外诊断试剂领域,开发出上百款通过美国FDA和欧盟CE认证的快速诊断检测试剂。
2015年12月,上市公司信邦制药与中肽生化的并购重组项目获批。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中肽生化步入发展快车道。在中肽厂区一侧,新收购的110亩地进入规划阶段,在中肽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还将建设全球范围的创新中心,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全产业链、全创新链的精准化培育,拓展业务范围、加快产业升级。
生物医药是开发区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开发区立下目标,将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国内先导区、高端人才聚集区、全球生物技术首要承载区,加快建设“东部医药港小镇”,努力打造“500亿级”产业集群,力争成为全国领先的生物医药创新创业基地。
开发区的生物医物产业影响力日益凸现。由中肽发起、开发区共同主办的全球多肽新药研发论坛,已连续举办了四届,每年都吸引海内外生物医药领域的知名企业、业界精英集聚下沙。
正是中肽生化这样的企业越来越多涌现,开发区的“东部医药港小镇”、 生物医药创新创业基地的发展目标正一步步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