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水果的绿色发展之路

“十二五”以来,南京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互动发展,“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菜篮子”、“果盘子”等供应充足,但“三农”工作仍然面临矛盾和问题,首先表现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大路货”农产品供给充分和优质、高端、绿色农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不断加大。

最新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我市共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农产品1083个,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总量186万吨,占全市食用农产品总量约40%。

地产优质农产品供应不足,而进口农产品不断进入寻常百姓家。记者浏览部分网购平台发现,美国车厘子、日本越光大米等进口农产品越来越多,每斤售价动辄超百元。

市农委主任方中友表示,近年来,市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优质、安全、特色农产品的需求持续攀升,“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全市农业供给侧改革,首要任务就是瞄准城市居民快速升级的消费需求,继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不断向中高端产品拓展,既让本地农产品卖得好、增效益,又让市民能够享受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和“大路货”相比,优质农产品销路更好、效益更佳。六合区秦邦吉品公司用有机方法养鸡,鸡饿了吃有机玉米和虫子,乏了听音乐,累了睡稻壳,一只有机鸡蛋售价达4.6元,比普通鸡蛋一斤的价格还高;高淳固城湖螃蟹均价每斤100元,比其他地区同类产品高出20%;武家嘴有机大米每斤22元,比普通大米高18元;溧水有机蔬菜品牌普朗克,市场售价是同类普通蔬菜的3—5倍;南京中亮有机蔬果食品公司主要生产有机蓝莓汁、黑莓汁等,因为产品价格较高,长期以外销为主。不过,2016年中亮系列产品内销产值达到六七千万元,首次超过外销市场。

市民消费结构近年来快速升级,戴红涛等人感受强烈。“种植猕猴桃7年,我最大的体会是产品必须围着市场转,农业不能再单纯追求产量,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戴红涛说。

【举措】产业结构继续调优,培育更多名特优产品

瞄准市民消费新需求,今年我市将突出问题导向,大力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更多名特优产品,拓展中高端供给,加快构建与南京大城市消费需求相适应的产品结构,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今年将继续培育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农产品100个以上,形成一批市场知名度高、叫得响的“宁字号”农产品大品牌、区域公共品牌。

继续推进农业清洁化生产。大力推进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专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主推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环境友好型技术,鼓励和支持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商品有机肥,示范推广全程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模式。2017年,全市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积占比达到78%,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2%以上。

此外,我市今年还将大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立足种养平衡,综合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合理优化种植养殖规模,集成推广高效、绿色、安全种养技术,探索多种形式适合规模经营的新型农牧结合、农渔结合、生态种养等模式。建设一批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示范引领面上整体工作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