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到底是个啥玩意儿?专家到底吃不吃?
转基因到底是个啥东东?
真的像朋友圈里传的那么可怕吗?
身边有哪些食品是转基因的?
全国“两会”期间,小编和同事们兵分多路,“抓”了若干个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现身说法。然后发现,除了搞农业研究的科学家清楚转基因咋回事以外,多数人对转基因的认识可谓云里雾里。
于是,小编决定,是时候好好科普一下转基因了!挺转也好,反转也好,得先搞明白转基因是个啥,对不?
然后,小编一怒之下邀请来“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风险评价与控制基础研究”项目(这可是国家“973”计划项目哦)首席科学家、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彭于发,为大家揭开转基因的真相。
机会难得,建议搬个小板凳好好听讲!敲黑板!!!
转基因到底是咋实现的?
今天开门见山不绕弯子,先把转基因作物的神秘面纱揭开再说。
用专业的语言,怕各位听得云里雾里,因此小编强烈要求彭于发讲得简单点。于是他打了个比方:转基因一共需要3样东西——剪刀、浆糊和筛子。
一把基因剪刀,把需要的基因,比如可以抗虫或者耐旱的基因,从其他生物的染色体上剪下来。这把剪刀的大名唤作“内切酶”,它可以从基因链上剪下一个片段。
一瓶基因浆糊,大名叫做“连接酶”,它可以把剪下来的基因片段,粘贴在传统农作物的基因链上。
一把基因筛子,负责把剪得最好,粘贴得也最好,能够实现预期效果的“选手”选出来。比如说,往棉花的基因链里粘贴了一个可以抗虫的基因片段,那首先要保证这个基因粘在合适的位置,没有破坏掉负责棉花正常生长的基因,还得保证虫子吃了这种棉花就一命呜呼。
当然,上面说的是经典转基因技术。随着农业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已经出现了更加好用的“剪刀”和“浆糊”,能够只剪掉一个基因,并把它精确粘贴到基因链上最合适的地方。
我们平时能吃到或见到哪些转基因产品?
先说能在我们国家种植的转基因农作物吧。
目前我们国家批准种植的转基因农作物有两种:一种是转基因棉花,一种是转基因木瓜。
彭于发介绍,我们在市场上买到的木瓜,绝大多数都是转基因的。转基因棉花虽然不能吃,但是转基因棉花的籽可以榨成棉籽油,这个是可以吃的。
再说可以从国外进口,但是不能在我们国家种的转基因产品。
目前我国从国外进口的转基因产品主要是大豆和玉米。注意,这两种转基因产品只能用作加工原料,不能直接卖给消费者。所以你在超市里见到它们时,它们已经“粉身碎骨”,被加工成大豆油、玉米油、膨化食品之类的了。
至于某些网贴里疯传的转基因小西红柿啦、转基因土豆啦、转基因紫薯啦……抱歉,彭于发告诉小编,科学家还没研发出来这些转基因产品,小伙伴们想多了。
你吃过转基因食品吗?
有些人整天喊着不吃转基因,但是到底吃没吃,估计自己也不清楚。全国人大代表、原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被小编“抓”住时,坦率回答:“全国上下十几亿人,每个人都多多少少吃过转基因食品。”
这种说法,彭于发也是认可的。为什么这么说呢?目前我们国家90%以上的大豆都是进口的,这些大豆都是转基因的,主要用途是榨成大豆油。转基因玉米的进口相对少一些,主要用来榨油或当做动物饲料。
可能你会说,你去超市买油,会专门避开带转基因标识的。告诉你,那是做无用功。因为,如果转基因成分在食品中含量较少,按照国家规定,是不需要标识的。比如饼干里面用了转基因植物油,饼干包装袋上是不需要标识含有转基因成分的。这种标识出现在转基因油的包装上就行。
所以,这么一想,不知不觉中,你肯定已经吃过不少转基因食品了。哎呀!不会出什么问题吧?欲知答案,请看下题——
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国家批准上市的转基因产品都是安全的。”彭于发非常肯定地回答。我们在“两会”上采访农业科学家翟虎渠时,他也持同样观点。
可不光是国内科学家为转基因站台啊。去年夏天,108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联名签署公开信支持转基因。
这些人凭啥说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彭于发说,可以从三个方面证明:
第一,将转基因食品和传统同类食品进行比较,没有发现转基因食品的有毒有害物质有所增加,其营养物质含量也保持在这类食品通常具有的水平范围,也就是说,转基因食品至少和传统食品同样安全;
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理查德·罗伯茨(左)和菲利普·夏普(右)
第二,国际、国内对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有数以万计的科学论文发表,其研究结果几乎清一色是——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第三,从实践来看,转基因农作物从1996年开始大规模推广,全世界数亿人吃了20多年转基因食品,没有因此出现一例食品安全事故。
注意,有的人担心小盆友吃转基因食品会出问题。这也是想多了。彭于发介绍,科学家在评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时,是把婴儿、孩子、孕妇等各类人群都考虑在内的。
所以,吃了这么多年转基因,它也没把你咋地,是不?
转基因技术和杂交育种技术有啥区别?
在彭于发眼里,这两种都是育种技术。虽然大家可能更加容易接受杂交育种技术,但实际上转基因技术比杂交育种技术更加精准和高效。
说到这里,彭于发又给大家举了一个例子:
如果你要编一本《新华字典》,想把一个外来词汇,比如巴士(Bus)加进来。如果用转基因技术,就是从一本英文字典里,把Bus剪下来,粘贴到合适的位置。这事儿就大功告成了。
但是如果用杂交育种技术的话,那就是把整个《新华字典》和英文字典里的N多页全部混合到了一块。虽然你只想要一个Bus,但是结果可能是,所有B开头的英文单词都进来了。
最后在筛选种子的时候,转基因种子经过一两代就可以筛选出最优秀的“选手”,但是杂交的种子就算筛选十年、二十年,里面也会有很多多余的基因,无法进一步筛选出去。因为后者对基因的转移还比较“粗放”。
另外,转基因技术所使用的基因来源更广泛。它所转移的基因不局限于同一物种,还可以跨物种,甚至跨界别地把基因转移到农作物中。
比如,目前转基因技术所使用的抗虫基因,来自苏云金芽孢杆菌。这种细菌长期存在于土壤、水和空气中,人类和它打了成千上万年的交道,没出现过什么问题。把它所含的抗虫基因转移到玉米中后,经过层层评估也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