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老解读新审品种“跃进”了,引种备…
新品种审定“跃进”了,紧接着引种备案“井喷”了!借用英国文学家狄更斯描述工业革命发生后的时代来比喻中国种业:“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是希望还是失望?是惊喜还是惊慌?
品种“井喷”了,制种面积扩大了,农民可选购品种的机遇增加了。从数量上讲,这是中国种业发展的最好时代;从质量上说,这又是中国种业遭遇的最坏时代。
山雨欲来风满楼!是迎风而上,还是改弦更张?大多数种业人士对突如其来的“井喷”形势还没有做好应对的心理准备。只好采取降价和促销措施“断尾求生”躲过此劫。谁能活下去?谁能站起来?几家欢喜几家愁!
现今全国玉米育种摊子上千家,还有孽生的难以计数的育种个体户。
一类是从中央到省市县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院校都从事育种工作,基本上是以课题组甚至个人为育种单位,资源自有,互不交流。
二类是科研院所退休的育种人员,手头有材料,或挂靠某公司或在农村投亲靠友。老瓶装新酒仿制出几个相差无几的组合来。
三类是分布各地的农民育种人员。受农民育种家李登海发家致富榜样的鼓励,收集几份育种材料,利用自家房前屋后的土地或租几亩地就可以支摊起灶搞起杂交育种了。
四类是企业为了增加参评机会,分散注册几家育种公司,每年用多家名义参加各省区试,撒网捉鱼大海捞针!瞎猫都能撞上死耗子,十个里边至少要淘汰九个,总会有个把通过区试审定的,就要看公关本领了。
2、“引种备案”忽如一夜春风来新修种子法保留原有的国审和省(区)审渠道,又增加了绿色通道、联合试验体以及引种备案制等,简化审定程序,缩短审定时间,加快审定速度,更为高仿、初仿、甚至是“比瓢画葫芦”品种敞开审定门户。特别是实行“引种备案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种子市场新增品种成倍增长,让种业老板、经销商和农民惊慌错愕。
举例2017年资料:吉林省审定玉米品种59个,引种备案165个;辽宁省审定玉米品种96个,引种备案92个;内蒙古审定品种和引种备案共240个;甘肃省审定玉米品种35个,引种备案39个;河北省引种备案玉米品种111个;天津市第一批引种备案玉米品种60个等等。当成百上千个新审定品种或引种备案品种进入种子市场,毫无疑问全国玉米制种面积和产量将相应增加!
可以这么推测,2017年以后“引品种备案”将成为常态,每个品种不管是通过什么途径进行审定,意味着可能获得好几个相同生态区备案销售权了。形势大好啊!大多数县市种子市场将会有500-1000个玉米品种,每个经销商手里都可能拥有好几个主销品种,但大部分品种同质化,市场竞争激烈,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两三年,有的新品种可能就是“见光死”。新审品种或引种备案品种在资本市场越来越掉价。5年前一个省审玉米品种开价300万还抢手,现今喊价100万问津者寥寥。
二指点迷津,各路经销精英登台论道品种井喷,库存高企,竞争激烈,价格下滑。春节刚过,报刊和媒体充满各类种业精英培训广告,如营销策划峰会、种业高峰论坛、狼性营销沙龙、金牌促销班、实战演练会、私人定制解决方案等等。这个新兴行业为处在低迷市场状态下的种企老板和经销商指点迷津,寻找创新路和突破口。
今天中国种业发展的特点是,市场需求增长从快速到缓慢或停滞,供求关系从公司供给主导到农民需求引导。面对玉米价格下降、种植面积减少、农民种玉米处在观望形势之下,被库存高企困扰的种企老板和经销商整日为规避“寒冬”发愁。哪怕有一线希望有一个成功案例也愿意花这份钱去探探有什么经销高招啊。我从报道的经销经验和成功案例可以归纳这几种:定好位不攀比啊、傍大款搞兼并啊、聚兄弟合伙干啊、重特色抓优势啊、以服务促营销啊等等,尽管心知肚明这些都是老生常谈那一套,但还是要为生存而论道,为博眼球而炒作。
玉米种子价格呈现极端两极分化,困惑重重的种业老板必须应对是保品牌还是去库存的痛苦抉择:降价和促销。降价——共同趋势;促销——各显神通。
降价。春节刚过,种子降价风波席卷全国种子市场。官方报道种子价格有20%-30%的下滑幅度,随营销进程实际降幅远远大于此数。种子企业降价分为两个层次:品种降价和经销让利。一是根据品牌和质量降价。价格战的背后始终游离着一个高库存魅影。种子不积压、争取零库存是企业管理者的最高境界。任何企业老板都知道降价是经营的危途,可谓“不降价是等死,降价还可能是个安乐死”!二是给代理商或经销商让利。今天种业销售依然严重依赖于经销商,销售渠道占据去企业50%甚至70%的利润。经销商遵循最基本的赢利原则:“哪个公司让利多、奖励多,哪个品种就畅销!你想啊,现在玉米面积就那么大,市场销量是固定的。农民进店买种子(如果不是指定购某个品种),我当然要努力销售让利最多的那个品种啊!”大实话!在品种严重同质化情况下,大路品种营销没有高峰,你不降价他降价,出货为王,净仓是福,不论是采取什么招,卖出去就是硬道理。其结果肯定会出现企业或品种“劣币驱逐良币”逆淘汰。
促销。种子行业已经从品种质量之间的竞争,演变为优惠力度之间的竞争。种子市场营销战风烟迭起,经销手段花样翻新。经销商都绷紧劲儿盼望有一个种子销峰期,特别是越来越临近玉米播种季节,销售进程进入倒计时。经销商各显神通,到处有经销种子的宣传车,明星代言,美女剪彩;锣鼓声声,彩旗飘飘;标牌林立,人头攒动。摆宴席、砸金蛋、摸大彩、送赠品等经销手段,其中也少不了忽悠团的喧嚣、浮躁、讲课促销的成份。价格一旦出现波动,犹如开闸溃流的江河。农民的眼神儿不是盯在种子的质量和价格上,而是被那些花花绿绿的奖品所诱惑所吸引。农民与经销商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无法做出主观判断,只能随终端经销商的“指挥棒”转动。
降价和促销是今天种业老板去库存屡试不爽的招数,但价格促销战似乎更接近于“断尾求生”,试图“逆势突围”。专家指出,经济政策和种子市场变化诡谲,有很多种业老板前景糢糊,孤注一掷,自己就是掘墓人。在品种“跃进”、“井喷”、产能过剩继续加剧的情况下,种业可能会出现多样化的生存生态,谁能活下去?谁能站起来?几家欢乐几家愁!
三法规立起来,执法硬起来有专家认为:当下的种子市场是“寒冬”,过去后可能是“严冬”;种子“井喷”过后可能还会“雪崩”。我试着“主观臆断”、“纸上谈兵”,提出两个迈出危局的治理方案:一个是 “治标”的,一个是“治本”的,但都离不开法规和执法。中国种业问题“治本”何其难也!如把视角盯在种子“井喷”问题上,就先说“治标”吧。没有离开“标”的“本”,也没有离开“本”的“标”,有时“治本”就寓于“治标”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