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含有矿物油:安全性风险尚未形成统一认识

食品含有矿物油:安全性风险尚未形成统一认识

回放:近日,据第三方检测机构网站优恪网显示,德芙丝滑牛奶巧克力在德国实验室中被检出矿物油成分——矿物油饱和烃(MOSH)或聚烯烃低聚饱和烃(POSH)。检测报告指出,德芙巧克力矿物油含量超大幅偏高(碳数在C17~C35的MOSH/POSH含量大于4毫克/千克)。这已不是巧克力第一次被检测出有害物质,之前德芙另一款巧克力就曾被检出偏高的矿物油成分——MOSH和MOAH(矿物油芳香烃)。2016年,一家德国民间食品监察组织在费列罗旗下健达巧克力倍多、瑞士莲Fioretto系列巧克力牛轧糖等产品中检测到了可致癌物芳香烃矿物油,健达巧克力条的含量最高,达1.2毫克/千克。

继德芙之后,海天、老干妈、老干爹、翠宏等10款油辣椒产品也被该网站曝出含有矿物油、多环芳烃化合物、增塑剂及增味剂等成分。

疑问

食用矿物油对人体有危害吗?矿物油成分来自哪里?我国对食品中的矿物油含量是否有明确标准?

解答

广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国家食品接触材料检测重点实验室(广东)主任钟怀宁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矿物油是一种烃类混合物,主要分为饱和烃矿物油(MOSH)和芳香烃矿物油(MOAH)。目前国际上主要关注碳数在C16~C35矿物油的安全风险。由于现阶段针对矿物油毒理学和人群暴露评价数据比较缺乏,国际上对矿物油的毒性和安全风险尚未形成统一认识。

2012年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评估指出,MOSH毒性主要体现在其具有生物蓄积性,碳数大于C16的MOSH能够在肠系膜淋巴结和肝部蓄积,并可形成肉芽肿,而含有MOAH的矿物油可能具有基因毒性和致癌性。德国联邦风险评估所(BFR)2013年完成的矿物油风险评估认为,低粘度的矿物油会在体内累积并对肝脏、心脏瓣膜和淋巴节造成损伤。

对于食品中含有的矿物油,钟怀宁说:“由于消费者暴露于食品中矿物油的水平不高,食品中矿物油含量并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如果常期摄入被低粘度矿物油污染的食物,所导致的安全风险值得关注。长远来看,对食品中矿物油的风险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评估,并采取措施降低人群对食品中矿物油的暴露水平。”

矿物油在食品工业领域应用广泛,来源渠道比较复杂。优恪网发布的报告显示,测评产品中的矿物油成分可能来自包装纸上的印刷油墨、生产及包装过程中机械设备使用的润滑油等。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现在很多食品包装采用循环再生纸,油墨接触到了巧克力,但是这种矿物油迁移量不会很大。除非食品存放时间较长、温度较高,矿物油的迁移量会变大。”

朱毅表示,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纸,相当于食品的“皮肤”,需要用食品的标准来要求,厂家完全可以选择原生木浆制造的包装纸,杜绝矿物油污染。钟怀宁建议厂家改进技术去除回收纸纤维中的油墨,或者减少含矿物油油墨在食品接触材料中的使用,使用原生纸纤维来取代回收纸纤维,使用功能阻隔层(PET、铝箔)等,同时“企业要建立并运行生产良好规范,尽可能控制由油墨黏脏现象带来的矿物油污染”。

虽然食品中矿物油的风险广受关注,但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并没有规定具体的限量要求,只写明矿物油可用于发酵工艺、糖果等的加工工艺中。钟怀宁也表示,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有强制性法规规定食品或食品接触材料中矿物油含量限值或迁移限量。“消费者很难从感官上对食品或食品接触材料含有的矿物油进行直观辨别,只有依赖专业机构通过先进的样品处理和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准确的定性、定量分析。”钟怀宁说。

暨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教授胡长鹰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表示,他们正在与国家食品接触材料检测重点实验室(广东)合作,计划近期开展针对相关食品中矿物油的检测工作,来评估我国食品中矿物油的含量水平。

朱毅则表示,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把矿物油作为一项检测内容,在风险评估基础上,对矿物油含量制定标准越早越好。她同时建议,与其担忧矿物油对人体的伤害,倒不如适当控制食用巧克力的数量和次数,大量摄入高热量食品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