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履行农大人报国使命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发表了有关发展农业和精准扶贫问题的重要讲话。他特别强调,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总书记的讲话,显示了对发展农业和精准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深刻阐述了新形势,明确提出了新要求,指出了破解难题的新途径。我们农业院校的师生,既深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核心精神,切实贯彻落实到我们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去,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为三农服务方面,做出更大努力,取得更大成绩,无愧时代、不辱使命。这里,我从五个方面谈谈自己学习总书记讲话的体会。
第一,深刻领会总书记对农业问题的高度重视,增强服务三农的使命感。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重视农业,夯实农业这个基础,历来是固本安民之要”。我国这些年的饭碗问题解决得很好,有的人包括社会舆论,难免产生了一些盲目乐观情绪,对农业的重视程度有减弱倾向。总书记再次强调农业是“固本安民之要”,显示了总书记的高瞻远瞩。农业问题是基础性问题,是长远性问题,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任何情况都不能掉以轻心。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动摇,重农强农调子不能变,力度不能减。
第二,深刻领会总书记对发展新阶段的重大判断,准确把握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总书记指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
这是一个很准确很有针对性的重大判断。正是基于这一判断,总书记提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我理解,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地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供给不足与过剩并存。一方面土地密集型(单产低)产品如大豆、油料、棉花、糖料国内供给不足。尤其是大豆,进口连年持续增加,2016年已经接近8400万吨。按照我国大豆单产水平,相当于7亿亩的产量。另一方面,玉米、小麦、稻谷等出现大量过剩,其中玉米的库存最高,已经达到一年的产量水平。第二,刚性成本不断增加。土地和劳动力成本近几年快速增加,并且这种成本增长具有很强的刚性特征,上去了就难以下来,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例如,广西人工收割甘蔗的成本已经占到食糖价格的30%左右,新疆人工采摘棉花的成本已经占到棉花价格的40%左右。第三,国内外市场一体化。我国的大部分农产品,边界保护水平已经很低,包括关税保护和非关税保护。这使得国际市场价格直接影响我国国内市场的价格,如果国内市场价格过高,进口产品就会大量地涌入,冲击国内市场。前几年的玉米及其替代品(大麦、高粱、木薯、DDGS等),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
第三,深刻领会总书记有关市场需求导向的重要阐述,明确推动农业发展的新任务。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主攻农业供给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加强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供给”。总书记有关“市场需求导向”的论述,与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的“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含义是一致的。农产品和食品需求涉及到四个层面: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现在吃得饱层面的需要,已经获得了相当充分的满足。人们更加关注质量问题,安全问题,营养问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就是要按照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供给结构。这件事,政府只能提供宏观指导,而具体落实,就需要生产者根据市场价格做决策。这就要求市场价格能够准确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这也是为什么要对粮棉等主要农产品进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改革的关键原因。衡量改革是否成功,也是按照这个标准。按照这个原则,补贴政策就不应该起到干扰市场信号的作用。
第四,深刻领会总书记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讲话精神,明确发展农业的新路径。总书记明确要求,“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形成农业农村改革综合效应,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在近年来的一号文件中,多次提出要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总书记提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要求,是更全面的概括性要求。发展农业所涉及到的生产要素很多,包括土地、水资源、植物资源、动物资源、气候资源、肥料、农药、机器、劳动力、资金等。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目标,必然涉及到各个方面因素的综合利用。要把这些看得到的资源利用得好,还需要“软资源”,这就是经营组织体系。我国生产者数量庞大而平均经营规模很小,这是我国的特殊国情,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都无法有根本性的变化。因此,经营组织体系的作用尤其重要。这是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的需要。总书记提出“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点到了关键之处。通过各种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可以实行各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例如,通过合作社、股份合作社、龙头企业带动、生产者协会等,能够更好地利用好各种生产要素,最大限度地发掘资源潜力,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满足市场的消费需要。这方面有大量的生动实例。对于农民生产者来说,这些新型经营组织的最大作用,是解决了他们能够“种得更好、卖得更好”的问题。
第五,深刻领会总书记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战略部署,找准精准扶贫的着力点。总书记指出了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任务的艰巨性,指出“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要求“改进脱贫攻坚动员和帮扶方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并强调要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坚决制止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学习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认为核心是“精准”,只有精准到位了,精准扶贫的目标才能够有效地实现。这包括三个方面的精准:精准识别、精准定需、精准施策。精准识别很重要,4000多万贫困人口,用一个货币化的贫困线,不一定准确,操作上也有一定困难。实践中,基层干部总结出了一些直观简便的识别办法,例如贵州的“四看”办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有没有读书郎。这就是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的简便有效的办法。精准定需,也很重要。不同地区的贫困人口,面临的生产生活困难可能不尽相同,有些也不是简单的货币收入就能够解决的。例如,青藏高原等地的牧民世代以牛粪为燃料,一直找不到更好的替代方式。这样,捡拾牛粪,就是必不可少的艰辛劳作。我校工学院师生针对这种情况,发明了高原牛粪捡拾小车,捡拾牛粪效率相当于人工的5-10倍。去年生产了50余台样机,送到西藏牧区试用,受到了牧民的极大欢迎,广受好评。精准施策,就更加重要。不同贫困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各不相同,有的差异极大,因此,扶贫的有效对策,必然不同,不可能一刀切。这就要像总书记要求的那样,需要下一番“绣花”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