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农业改革 农产品标准化推进难在哪儿?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广泛关注,也成为今年两会的重要热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特别强调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创建,各人民代表也就推进农业标准化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而真正建立农产品标准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比冷链物流挑战更大。
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以玉米为例,2016年中国玉米的总产量是2.2亿吨,现在库存还有2.3亿吨,供过于求。在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当时改革的重点主要是在东北三省加上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是针对那里的玉米生产。去年对四省区的玉米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改革措施以后,去年整个四省区调减了2300万的玉米播种面积,使供给和需求进一步靠近。
在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提出了“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坚持源头控制、产管并重、重典治乱,坚决把好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每一道关口”等措施。
农产品标准化为何重要?在购买生鲜时,我们也常常碰到这样的困扰:这次和上次买的怎么的不一样?上次的好像更好吃一些。但具体要说出怎么个不一样,为什么更好吃,似乎又说不出个所以然。这就是农产品的“非标”问题。农产品作为一种非标品,特殊之处在于,每个人的口感偏好和心理预期都有所差异。
在国外很多国家和地区,农产品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上市出售的产品,从外形到口感都必须符合标准。农产品的标准化可以大致分为两个环节:种植和筛选分级。种植涉及到农产品的整个生产链条,从选种到种植,甚至中间降水、施肥和土壤都要纳入管理,体系复杂。
农产品的标准化本质上就是把农产品本身以及客户的口味数字化,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通过对用户消费数据的分析,在购买力纬度之上再加入口味这个纬度,让用户在线上的购买更加直观,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在标准化进程中,依然面临着四个比较让人担忧的问题:一是种子问题。种子能不能对土壤带来不良的影响、有没有潜在的安全问题。国家要拿出一个具体的、严格的标准,这也是挡住国外势力通过种子影响我国民生问题的重要措施。
二是土壤问题。多年来,由于化肥、化学农药、化学除草剂等投入品的滥用和过量使用,影响着农作物质量。三是水利灌溉问题。地表水受到污染,灌溉形成了恶性循环。四是农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标准。
下一步,国家应尽快制定完善粮食质量标准,这样才能做到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