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代表:智能制造离不开大数据支持

2017年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天士力控股集团主席闫希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工业化、信息化、大数据融合,通过改造提升中药传统制造方法,创建现代中药国际化智能制造模式,能够打通智能化制造的关键技术路径,构建智能化平台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表示,只有创造才能彻底改变中国制造,目前部分中国企业还依赖于购买别人的技术或“走出去”合资,但仅仅购买是不行的,要有创新精神,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给智能制造带来的机遇,把中国制造做大做强。

智能制造顺利开展最重要的是大数据。中国智造,“智从数据来”。企业最复杂的是需求端,需求端需要知道用户最需要什么,才能明确生产什么,研发什么。这就要用大数据理念进行市场分析和产品分析,这是智能制造的关键点。

此前,在大数据智能应用推动制造业变革与升级研讨会上,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马忠玉强调,大数据驱动智能制造加快发展,能够加快互联网与制造业快速融合,是传统制造业变革与升级的重要内容。大数据智能应用发展无论对生产还是生活来说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以数据挖掘分析为核心的应用和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具体在大数据智能制造方面,制造业的生产环节会涉及物流、仓储等很多方面,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降低这些成本,降低消耗,这对中小企业来说很有益处,大企业则受益更大,因此,参与全国两会的制造业代表深知大数据的重要性。

从IBM的观点来看,智能化的工业企业是真正实现了以需求为导向进行个性化制造、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企业。智能制造企业包含了三个维度的“智能化”:产品的智能化、生产制造的智能化、企业的智能化。

中国有着全球最丰富的制造业群体,打造大数据驱动的制造企业,从前面提及的三个维度,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基础,因而应该选择不同的发展路径、不同的切入点来形成自己独有的优势。

比如推动产品的智能化,打造更有数据特征的产品和服务,走向价值链高端,在这方面中国有很多企业走在了前面。在很多人看来,机械类、电子类的企业产品实现“数据化”、“智能化”相对顺理成章,其实不然,每家制造企业都存在机会。

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成为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化企业,其终极目标是从产品、生产过程到企业运作全方位都实现智能化,真正是基于以需求为导向实现个性化的生产制造。而每一类企业的行业积累、企业积累不一样,特点不一样,或选择全方位推进,或选择分步实施,“各个击破”,条条道路都有机会通向智能化的“罗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