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争论升温 公众疑惑“能吃什么”

“挺转基因”院士陈君石:

食品安全的事,政府都该告诉百姓

“风险交流是中国食品安全的短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近日在中国肯德基餐饮健康基金第六届学术研讨会上表示,从政府到民间应建立起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机构和平台。

“瘦肉精”、“染色馒头”、“一滴香”等食品安全事件被媒体曝光后,人们在愤慨于不法奸商的无良之外,时常发出“我们还能吃什么?”的困惑。

“焦点问题就是风险交流的薄弱,专家所掌握的信息和消费者从各种媒体上获取的‘曝料新闻’,二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正是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误解。”陈君石院士指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有如此严重的误解,是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色”之一。

陈君石院士是我国食品毒理学学科的创始人之一,今年78岁的他仍在坚持研究食品安全领域。

谈到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与应对时,陈君石强调,“危害在食品中广泛存在,不可能消除。食品监管的目标是控制风险。”

陈君石介绍了国际通用的食品风险分析框架。这个框架由三部分组成: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交流。所谓风险交流,则是政府部门把风险评估的结果、风险管理的决策告知媒体、公众、食品生产经营者、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等对象。而现实情况是什么样呢?“现实是政府在风险交流的力度上非常薄弱。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经费来做食品安全的风险交流,而在其他的国家是有的。”陈君石说。

“由于我们缺少政府和民间两部分专门从事风险交流的机构和部门,所以我们现在风险交流的力度非常弱,以至于消费者会造成各种各样的误解。”陈君石举了例子,“比如说转基因食品。”

陈君石另一个身份就是知名的“挺转”人士——他力挺转基因产业化。今年7月, 61名两院院士联名上书国家领导人,称“推动转基因水稻种植产业化不能再等,再迟缓就是误国。陈君石的名字就在其中。随后,有关转基因产业化的问题引来各方激辩。陈君石认为很多人对转基因的误解来自于对这些程序的了解不够,陈君石说:“我从官方了解到,我国转基因信息将逐步公开。”

陈君石院士呼吁各级政府设立风险交流部门,像美国FDA、欧洲食品安全局那样,更及时、透明地向公众发布信息,从而消除专家与公众间的信息不对称。 本报记者 陈进红

文章来源:钱江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