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索普打破垦丰种业借壳上市梦
重组方放弃借壳
江苏索普公告显示,本次筹划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为本公司及控股股东——江苏索普(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索普集团)与垦丰种业洽谈的借壳重组事项。垦丰种业方面的中介基金拟出资收购索普集团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并通过向垦丰种业发行股份的方法实现垦丰种业上市。由于各方难以就此次重组事宜达成一致意见,相关各方决定终止本次资产重组事项。
据记者多方了解,最终导致双方不能达成重组合作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IPO即将重启。“此前因为IPO迟迟不开闸,垦丰种业不得不选择借壳上市,如今IPO重启在望,既然江苏索普接受不了垦丰种业提出的一些条件,那么‘分手’是必然的事情。”上海一位券商保荐人告诉记者,垦丰种业现在已经决定重启IPO上市。
资料显示,垦丰种业的前身是2001年成立的黑龙江农垦垦丰种业有限公司,其实际控制人为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北大荒集团旗下还有一家上市公司,即北大荒。
IPO改革“重创”索普
按照目前改革方向,新股发行逐步从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意味着新股发行将大大增加,同时审查时间缩短,明年IPO的节奏可能超此前市场预期,这等于是给了诸如垦丰种业这样的拟上市公司更多的IPO希望。
“按照现有的盈利状况,垦丰种业是很有可能通过IPO上市的。”一位券商研究员告诉记者,在中国玉米种子市场的排名中,隆平高科(行情,问诊)第一、登海种业(行情,问诊)第二,“垦丰种业能排在第三位,且盈利能力不错。我了解到的信息是,垦丰种业年生产、销售种子25万吨,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
对于垦丰种业来说,IPO重启是一则利好,登陆资本市场的轨迹重新回归到IPO上。但是对于拟通过重组来自救的江苏索普来说,IPO开闸无疑是“当头一棒”。
近些年,索普集团长期深陷财务泥潭,江苏索普频繁为其担保也并未对其经营状况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甚至一度沦为镇江的“欠税大户”。江苏索普重组失败,意味着索普集团的重组工作再度陷入困境。
“或许,江苏索普是为数不多希望IPO能再晚点重启的一方。”在上述券商研究员看来,证监会11月30日发布通知,未来借壳上市应严格执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标准。“既然未来借壳上市和新股发行标准等同,垦丰种业怎么可能再去费劲地搞借壳上市?”
借壳新规适逢年末大限倒逼ST公司重组提速
上周末,证监会颁布了更加严格的借壳上市条件,借壳上市标准由“趋同”提升到“等同”IPO标准。另外,新股发行将在明年1月1日重启,市场对壳资源价值预期也进一步下降。
对于众多ST公司来说,这无异于雪上加霜。然而,亏损大王*ST远洋(行情,问诊)在12月3日发布公告,公司靠出售资产获得36.78亿元收益,这意味着*ST远洋今年扭亏和成功保壳的概率极大。
亏损大王扭亏在即,对于处在退市边缘的ST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好的示范。面对越来越严厉的借壳标准,一些ST公司反而加快了重组进度。*ST科健(行情,问诊)前天发布重组草案,公司拟采用定增的方式,以18亿元的价格购买严圣军等17名交易方合计持有的江苏天楹环保公司100%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ST成霖(行情,问诊)、*ST太光(行情,问诊)的重组申请也已经获得证监会通过。
有分析人士认为,已披露借壳预案的公司以及借壳方案已被审核通过的公司,将更有动力尽快完成重组。据《每日经济新闻》观察,升级版借壳或走强强联合之路。
借壳上市是一种组合运用股权收购与资产重组行为实现上市的途径。从本意看,应是中性概念,但由于现实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市场对借壳的质疑时有出现。例如,绩差公司通过不断卖壳成为“不死鸟”使退市制度形同虚设。随着IPO新规出台,绩差公司壳资源不合理价值存在的基础被消解,相关公司股价出现暴跌。从某种意义上看,这是在消除泡沫,甚至有的壳资源价值可能将会消失,如长期无人问津必然走向退市之路。
实际上,借壳不一定是为上市,可能更是为产业整合、强强联合,壳也不必然是绩差公司。在这种情况下的借壳是一种升级版行为,应受政策鼓励。当前,监管部门正稳步推进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真正的好项目如走借壳之路,在耗费的时间上依然会有一定优势,毕竟借壳和IPO的核准程序不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