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年: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丨2017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发表日期:2017-03-07 01:16AM 阅览次数: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团参加审议时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潇湘晨报推出以“我们这一年”为主题的回顾报道,综合展示过去一年湖南在这三个方面所做的相关工作及取得的成绩。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时代的必然选择。去年一年,湖南全省从部门到企业,再到个人,做出了哪些行动?
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完善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以健全市场机制为目
标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抓手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2016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湖南团审议时指出。
推进农业现代化成效如何?扎根田间的“科技范”代表杨莉说:
看到了现代农业开花结果
“去年两会,领导安排我和习近平总书记坐一排,现在想起来依然记忆犹新。”3月4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凤凰乡凤凰村村委会主任杨莉在认真整理自己提交大会的多条建议。
从“用漫山遍野的栀子花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初心,到“不断升级农业科技扩大产业规模”,再到“提倡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杨莉认为,现代农业应是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和生态化融合发展的农业。在她的实践中,发展这“五化”的农业,杨莉看到了“开花结果”。
去年两会一结束就决定扩大种植
“去年全国两会结束我一回来,就立刻召集合作社社员传达两会精神,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农村供给侧改革,发展高科技农业、生态农业。大家听完都很兴奋,认为这些年没有白辛苦,要继续加班加点培苗,扩大我们的炼苗基地、种植基地,发展黄栀子种植,带领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为此,我们扩大种植面积,添置更多农用设备,还从湖南农业大学聘请了专家坐镇技术指导。”她告诉记者。
“去年新增了3000亩,种上了黄栀子、迷迭香等高效农产品种苗,同时在岳阳县、君山区、平江县等地,发动农村合作社与农民种植大户,参与到我们合作社中来。”她介绍。
请专业团队指导田间地头深加工
“生态循环农业”这一概念也被杨莉吸纳到合作社中。“我们采取种养结合的循环发展方式,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重点开展农药化肥减量施用、养殖废弃物和秸秆综合利用等建设。”她说。
同时,去年,合作社引进中国植物提取专家、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团队。“专业团队带资金、带技术、带市场,与合作社合作,将深加工基地建设在田间地头。”她说。
去年,合作社被授予“国家级农民示范合作社”。“这让我对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充满了信心。”杨莉说,今年,她计划在航天育种“林海1号”栀子的基础上,力争有新成果。
全省举措
“优化结构,加强技术装备建设”
2016年是湖南省农业农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3月1日,记者联系了湖南省农委办、省农委主任刘宗林,请他介绍了一下2016年湖南省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的几个主要方面。
刘宗林介绍,全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主动调减水稻种植面积50万亩,发展优质稻1500万亩;改良改造老橘园、低产茶园36万亩,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达5000多万亩。
继续实施“百企”“千园”工程。重点培育了119家龙头企业,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800家,在16个县市区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全年农产品加工业完成销售收入1.35万亿元,占全省工业总量的20%,跻身全国七强。
“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全要素生产率。”刘宗林说,夯实基础强装备,增强农业综合产能。实施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70.5万亩。扶持建设现代农机合作社471家,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5%,其中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6%。在平江等6县开展了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实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示范,开展了鲜活农产品“基地+城市社区”直配模式和农资电子商务试点。
身边变化
用同步精量施肥插秧机节省了成本增加了产量
作为农业大省,在过去一年里,湖南的一些企业积极研发了不少新技术,开发了新产品,投入市场后反响良好。3月1日,湖南中天龙舟农机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术平告诉记者,他们去年研发生产的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机,得到了广大水稻种植户的好评。
对于种了400亩水稻的汨罗市罗江镇种粮大户李德辉来说,每季三次施肥是颇费工费力的一个活。这两年,李德辉跟人合作成立了一个农机合作社,购置了多种农机,水稻整田、插秧、打药、收割、烘干等多个环节都可以实现机械化,唯独施肥还得靠人工。
李德辉说,每次施肥需要雇两三人干好几天,工钱开支和化肥购买算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前几年水稻基肥一般用50斤就差不多了,这两年开始,他把量加到了六七十斤。三年前,李德辉试着买回一台施肥机,虽然不用再人工撒肥了,但最大的问题是撒不均匀,有的禾苗到了收稻时还是青的,一亩地少收了快200斤。能不能让水稻施肥也可以实现机械化?能不能把肥料用量和成本减下来?一项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技术的应用,让李德辉的这个愿望变成了现实。
今年,李德辉在自家的两块早稻田用上了同步精量施肥插秧机。3亩试验田每亩只用了30公斤复合肥作基肥,后期并没有再追肥,而同一田块的3亩多对比田还是按照传统的施肥方法用了25公斤基肥,又追了7.5公斤氯化钾和10公斤尿素。水稻收获后,两块试验田中一块产量与对比田相差无几,另一块每亩增产了11公斤。
“肥料少用了30%,还省去了两次追肥,一亩地仅肥料和人工成本就能节省近百块。”看到效果这么明显,李德辉又接着在中稻和晚稻田用新技术施肥20多亩。
机器已获得国家专利
王术平介绍,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机采用机械侧深施肥,将肥料定量、定点、定时施至秧苗附近的泥土下面,既能提高肥料利用率,更能防止肥料流失,减少对水体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机器已经获得国家专利。
他们还进行了多次田间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使用龙舟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机每亩可节约成本106.25元,其中节约肥料成本61.25元,人工成本45元。每亩增产10%。按5亿亩(复种指数)水稻计算,全国每年可少使用肥料600万吨,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减少600万吨肥料流失对水体的面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