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来自棉种市场的信

农民日报现代种业周刊编辑部:

我是湖北省孝感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国欣总会技术顾问,今年78岁了,我常年与棉农、棉种打交道,经常在棉花主产区搞调查。春节前后,我到南方一些产棉乡镇调查了解到一些情况,现反映给你们,希望棉种市场存在的问题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由于去年棉花价格微微回暖,不少棉农今年将小幅恢复一定的植棉面积,新年度的棉种已经投放市场,优势棉种正在热销之中,如湖北省石首市南口镇古家垸村一位姓周的农民元月13日就购买了12袋(每袋可种1亩棉田)国审棉种华杂棉H318,下手早是因为怕抢不到好棉种影响收成。棉种市场温度高、启动早令人欣喜,调查中发现的另外一些问题则令人忧虑。

杂牌棉种抢先进入市场

前几年,一个产棉市县市场上出售的棉种有100多个,一个乡镇农资店就有好几十个,近两年棉花面积缩水后,部分没有竞争力的棉种遭到淘汰,但仍有一些较小的种企还在变着法出售棉种,要么是将棉种随意起个商品名称,不用审定品名,让老百姓觉得又是新品种;要么是虽有审定编号,因为产量、品质没有优势,又改用商品名称推出,改头换面;要么是用杂交F2(二代)冒充F1(一代);要么是先将棉种送到乡镇经销商那里委托代售,待售完后再来结账。

杂牌棉种说白了,就是用套牌的方法获取经营利润,这样的棉种,成本很低,纯度不高,抗虫抗病性差,结果必然是产量低、品质差、收益减。受骗的还是老实的农民朋友。

杂交棉种遭遇尴尬

据多年调查,鄂、湘、苏、皖、赣等省的高产植棉区,一是习惯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因为这样可以节省用种成本。二是选用杂交抗虫棉,因为该类棉种可比常规棉增产10%—15%,还能减轻虫害。尽管近几年棉花行情在低迷中徘徊,但正宗的杂交抗虫棉种仍然十分抢手,拿着现款不一定能买到货。但某些正宗杂交棉种,常常遇到尴尬,一是把价格压得很低,二是再好的杂交棉种也要赊账,让县、乡一级经销商哭笑不得,不卖怕丢失客户,卖了等于白干。赊账让农资产品的经营陷入了一种怪圈。

价格恶战冲击优质棉种

种子的价格是种子价值的体现。一个好品种,只有让种植农户增产增收,经销商、种子生产企业均能获利,才能有长久的生命力。但在棉种市场上,价格是比较混乱的,有的种子企业主张高价出售,新品种刚一上市就炒作到每袋80—100元,有些见新就抢的农户也曾买过由于不能体现价值,价格很快就掉下来的种子;有些地方同一棉花品种售出多种价格,为了争夺市场,竞相低价倾销;有些未经审定的棉种混入市场,冒牌的杂交棉种卖“白菜价”,对正宗优质的杂交棉种造成很大的冲击。以上种种都急切呼唤市场监管,期待相关部门发力管控。

余宏章

2017年2月28日

责任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