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安全有定论

先来看一下基因农业网公众号留言:

“你们说转基因安全你们来吃啊?”
——转基因品尝会每年都会举办好几次。

“转基因大米品尝一次两次就说明安全啦?有本事你们先吃个几十年。”
——很多专家公开表明自己及家人已经吃转基因食品二十多年。

“不吃个百年三代的,怎么证明对后代无影响?
——好嘛,红薯,天然的转基因作物,吃了几千年年了吧,出什么问题了吗?

这种十万个为什么的精神值得赞扬,可惜,逻辑错了,转基因安全不是吃出来的,而是因为安全我们才会放心地去吃。

转基因是一项本质安全的技术

那么,质疑又来了,“那你凭什么说转基因是安全的?”
——绝对安全不存在,只能说转基因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实质等同。

这里引用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生物学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姜韬的一段话:“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是设计决定的;或者可以说,转基因是一项本质安全的技术。转基因技术具有环节众多、多次筛选、过程可控、结果可预期、操作过程相对封闭、对非预期产物消除简单易行的特点。”

通过安全评价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可放心食用

尽管如此,很多人出于对新鲜事物的恐慌,不愿意接受转基因技术。科学家考虑的问题远比公众要多,所以尽管转基因技术本质安全,还是对转基因食品做了一系列的安全评价,来反复验证和印证转基因的安全性。

我国的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个案原则、风险性分析原则和实质等同性原则。一系列的评价包括:新表达物质毒理学评价、致敏性评价、关键成分分析、全食品安全性评价、营养学评价、生产加工对安全性影响的评价以及按个案分析的原则需要进行的其他安全性评价。

如此看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估要比普通食品严格得多,普通食品很可能通不过这些标准,所以说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当然可以放心食用了。

在回应“转基因技术安全性的质疑”中,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林敏说,“转基因食品入市前都要通过严格的毒性、致敏性、致畸等安全评价和审批程序,不计算实验室时间,仅进入安全评价阶段一般需要三年以上时间,目前还没有其他食品经过了这样严格的安全评价。

不仅中国,世界各国在转基因食品安全性上的态度是一致的。世界卫生组织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凡是通过安全评价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一样安全,可以放心食用。

转基因不安全无依据


要质疑转基因的安全性,就要拿出转基因不安全的证据。

欧盟委员会对转基因过程进行了评估,历时25年,组织500多个独立科学团体参与的130多个科研项目,结果得到的结论是,“生物技术,特别是转基因技术,并不比传统育种技术危险”。

2016年5月,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历时2年研究、分析30年来900项基因工程技术研究资料,联合发布“三个没有”的报告:没有发现确凿证据表明目前商业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与传统方法培育的作物在健康风险方面之间存在差异,没有发现任何疾病与食用转基因食品之间存在关联,没有发现确定性因果关系证据表明转基因作物会造成环境问题。

你以为这样就可以说服网友,不不不,有留言表示“专家说法不一,你说安全,但是也有专家说不安全,我该信谁的”。

的确网上有很多转基因不安全的言论,甚至还拿出“实验数据”,那么,所谓的实验数据从何而来?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胡瑞法对长期以来的流言进行了分析总结,在《中国生物工程杂志》上发表文章《转基因安全:流言与证据》得出结论:通过对美国《科学引文索引》全部科学论文(SCI)的检索与阅读,得出绝大多数研究成果表明转基因技术是安全的和可控的; 几乎所有得出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结论的论文,均被证明是错误的。转基因技术经过有始以来最为严格的生物安全检测与验证,未发现其食品安全问题,这是“定论”。

公众该相信的自然是有权威的科学机构,比如下图:



综上,我们只能得出一个观点,国际上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有权威结论的:即通过安全评价、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都是安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