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年度总结暨人员考评会在校召开

3月2日,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年度总结暨人员考评会在成都校区召开,农业部相关部门负责人,相关地方农业行政管理、推广等单位负责人及地方创新团队专家、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岗位科学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等与会,共同总结了2016年体系科研进展和相关工作,重点总结了研发任务完成情况、跨体系和扶贫任务进展、支撑产业发展、经费使用等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等。

校长郑有良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他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发展状况,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在学校的“双一流”建设中继续给予学校大力支持。

农业部畜牧业司草原处副处长黄涛介绍了国家在草牧业发展上的主要政策项目和重点工作安排。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大张英俊教授做了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和首席科学家述职报告,全面总结回顾了2016年国家牧草产业体系工作情况,他表示,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谨遵农业部的要求,按照任务书与发展规划,各项工作和任务圆满完成,工作重点突出。体系引进、收集种质资源1876份,筛选了253份优异种质资源,创建了西南区最大的牧草基因库(圃),育成8个?肷笃分趾?个省审品种;完成“粮改饲”轮作模式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任务的总体设计,筛选出适宜各生态区的青贮玉米、苜蓿、燕麦等牧草良种近百种,提出各区域“粮改饲”配套种植制度及轮作体系主导模式20个,集成38项优质草产品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草地稳产与持续利用关键技术、重要牧草种子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机械化生产技术等;进一步完善了包括“一带两区”在内的我国草类植物真菌病害名录,收录病害4600余种,发现2种苜蓿新病害,完成了内蒙古草原蝗虫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苜蓿青贮发酵属性及蛋白降解规律并开展添加剂的筛选,提出苜蓿青贮蛋白降解调控技术,初步建立了苜蓿草粉在后备母猪中的高效转化利用技术模式;优化设计打捆机、割草机、播种机等多项牧草机械,成功研制了牧草制粒机和牧草粉碎机,全面开展离子射频种子处理试验,初步探讨苜蓿高水分青贮一体化机械、高杆禾草收获机械的研究,针对草地改良机具开展基础性试验研究;完成了15项标准的颁布,包括3项行业标准和12项地方标准;发表学术论文343篇;出版专著21部;获省部级奖励21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已授权专利105项,其中发明专利51项发明专利,54项实用新型专利;获软件著作权15项;开展各类培训349(次),培训人数达24209人;示范牧草生产技术93项,示范面积48.32万亩,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显著。

由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我校动科学院副院长张新全带队完成西南区饲草种质资源发掘创新与育种应用,取得显著成果。构建了西南区重要牧草分子育种技术体系,开展重要牧草品种分子指纹图谱、高密度遗传图谱、重要性状的基因定位与功能分析等研究,为重要牧草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该成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中,将开展 2016 年度体系人员考评,各功能研究室主任、各岗位科学家及综合试验站站长分别述职,体系人员对被考评人打分。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微信更多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