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格局进入“四期叠加”!敢创新的隆平、垦丰、桂福园,在怎么干?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加快现代种业培训班上强调,种业作为农业生产、农产品供给、种植结构调整的起点,要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市场导向,改革体制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快提升种业国际竞争力。

2月20-21日,加快现代种业培训班在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召开,全国省级种子管理部门、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分中心,以及育繁推一体化和部分优势特色种子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培训。

会上与会者就今后种业的发展道路各抒己见,余欣荣紧紧围绕种企定位问题对今后企业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在如今的形势面前,隆平高科商业化育种优势不断凸显;垦丰种业将加大南下布局杂交水稻的力度;桂福园在探索构建闭环商业模式……谁与争锋?一触即发,在新一轮的发展洗牌面前,企业将如何发力?

种业市场:由“被动挤压”转向“并跑赶超”

余欣荣指出,过去一年,我国种业砥砺前行,成效显著。农业用种保障有力,种业权益改革深入推进,良种攻关取得突破,依法治种加快落实,政策强种加大力度。总体看,我国种业自主创新不断加快,企业竞争实力增强,市场格局由过去“被动挤压”,逐步转向“并跑赶超”,迈入快速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但综观国际国内,种业形势依然复杂,我国种业发展面临多重挑战。

国际上,世界种业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一是,陶氏益农合并杜邦、拜耳并购孟山都、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等种业巨头加速整合,对全球资源和种子市场的争夺日趋激烈。二是,基因编辑、大数据挖掘等种业新技术不断兴起,抢占种业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

在国内,国情和农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粮食市场化改革提速,种业发展可归纳为“四期叠加”。

即,发展的平台期,品种创新仍以杂交育种等常规技术为主, 革命性、颠覆性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尚未突破,全国种子市场规模持续稳定在800亿元左右, 新一轮种业快速发展正在孕育。产业的转型期,市场竞争由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快速转变,工作重心由保数量向提质量、由保供种向促发展加速转移,推进粮经饲大种业协调发展已成当务之急。企业的分化期,品种创制同质化、经营模式雷同正在快速改变,兼并与被兼并、淘汰与被淘汰成为种业新常态,以育繁推一体化为代表的大型集团和以区域性、特色化、专业型为代表的中小企业分化加剧。法治的提升期,新《种子法》全面实施,依法治种的制度笼子越扎越紧,种子监管能力快速提升,企业法制意识逐步增强,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和作用将更加清晰明确。

种子企业:抓机遇、敢创新,加快转型发展

余欣荣指出,五年来,我国种子企业积极进取、快速发展,数量大幅减少、结构明显优化、实力显著增强,整体水平已大有改观。在种业变革的历史机遇期,种子企业要善于找准定位,敢于突破创新,加快转型发展。

第一,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发展方向。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种业要加快构建以种业航母为龙头,育繁推一体化为支撑,区域性、特色化、专业型为基础的“金字塔式”的种业新格局。一是依托大资本、大农化、大粮商打造种业航空母舰,加快整合资本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迅速做大规模,拓展成长空间,力争在世界种业格局中赢得一席之地。二是依托育繁推一体化加快国内种业整合,推动产业链并购,提升协同效益,推进区域市场整合,进一步扩大企业发展规模。三是依托区域性、特色化、专业型夯实种业发展基础,立足于资源禀赋和自身条件,努力打造成具有科技内涵、技术专长、模式独特的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第二,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强化科技创新能力。一要明确研发方向,改变单纯以高产为目标的育种理念,立足于“绿色发展”理念,开展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养分高效利用、环境友好、营养健康的突破性新品种培育;加强与生产方式变革相适应的适宜机械化、轻简化生产的新品种选育。二要加大研发投入,三要加强人才培养。

第三,树立现代企业理念,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是要抓住企业负责人这个关键。企业负责人要有统筹全局、创新发展的思维和思路,要有转型升级、突破变革的能力和勇气,要有严于自律、有所作为的担当和胸怀。二要抓住企业制度这个核心。种子企业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要抓住企业文化这个灵魂。企业要坚守诚信文化,把诚实、守信渗透到管理各环节,进入到文化核心层;要弘扬人本文化,重视价值追求,形成企业的文化发展战略。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那些已经在路上的种子企业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要求从生产端、供给侧发力,破解农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局长张延秋指出,种子是生命之源,种业是农业源头,应该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源头作用、保障作用。

种子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能够最先领悟到市场的变化,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他们立足自身发展,或早有准备,或顺势而为。他们,既有育繁推一体化的行业龙头企业,也有闯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的中小企业。

隆平高科

商业化育种成效显著,内生发展动力强劲

隆平高科最新业绩报告显示,公司2016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45亿元,同比增长17.7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0.86亿元,同比增长36.1%。

近年来,随着隆平高科商业化育种优势不断凸显,尤其是在水稻育种领域,公司的业绩持续向好。目前,市场上投放的“隆两优”、“晶两优”系列新品种销售火爆,有望成为南方稻区杂交水稻新一代主推品种。

2016年初,隆平高科实施了“内生发展+外延驱动”的双动力增长战略,业内并购是外延驱动的表现形式,商业化育种则是内生发展的根本动力。据悉,1999-2016年,公司共审定水稻品种282个,其中,2016年国审品种18个,占国审组合总数的27.3%。2017年通过国家区试申报国审品种24个,通过绿色通道区试申报国家审定品种44个,占南方籼稻报国审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优质品种达到80%以上。

隆平高科副总裁、种业研究院院长杨远柱介绍,公司根据市场与产业发展,2007年开始从“单一高产”育种转向“安全优质高效”育种,经过近十年的资源创新,育成突破性亲本隆科638S、晶4155S、隆晶4302A、华恢1988、R3463等一批优良亲本。选育出了一批优质抗病水稻品种,尤其是“隆两优”和“晶两优”系列品种,成为公司的主打品种。

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首先必须成为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杨远柱介绍,自2006年起,隆平高科就确定构建自主研发体系的发展战略,逐年加大研发投入,2011-2015年,公司累计投入研发经费5.38亿元,其中,2015年投入1.6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15%。今后每年将提取销售额的10%作为研发基金。持续不断的高额研发投入,保证了隆平高科完善的研发体系、齐全的研发设施和较大的研发规模。

杨远柱认为,商业化育种体系是指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与产业需求为导向,科学设计、专业分工、流水作业、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集约运行的育种新体系,不再是育种家的单打独斗,而是建立起“分段式、工厂化”的育种创新流程。商业化育种,人才是关键。隆平高科通过营造“有利于人才引进,有利于人才成长,有利于激发人才创新”的环境,建立高标准创新平台和有效的激励机制等,使公司研发商业化育种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公司水稻专职研发达到130人,硕士以上学历达到40%,中级高级职称人员占35%,平均年龄33岁,是国内规模最大、最年轻的高水平水稻研发团队。

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隆平高科还高度重视科企合作,推进公司商业化育种快速发展。与众多科研院所(校)在水稻新品种选育、水稻生理生化、生物技术等领域展开了紧密合作。

据了解,为了弥补东北粳稻等领域的空白,隆平高科已与黑龙江广源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在黑龙江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北方粳稻的产业化,实现水稻种业全产业链覆盖。


垦丰种业

品种结构调整+精细化服务应对供给侧改革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粮仓,农业生产集中化程度最高。垦丰种业立足东三省,并在农垦区建立分公司直销,一跃成为北大荒最赚钱的子公司,也成为我国种子企业中营业收入和利润较高的种业公司。垦丰种业年报显示,2015年,垦丰种业营业收入20亿,净利润4.6亿。

既得益于东北自然资源,也受制于此。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镰刀弯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是其重要一环,调减的作物重点是玉米,到2020年共调减5000万亩。而玉米调减区域正好与垦丰种业创收区域重合,加上玉米临储政策的取消,对垦丰种业的冲击不小。垦丰种业总经理刘显辉坦言,公司压力很大。

那么,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新形势下,垦丰种业如何适应并顺势而为呢?刘显辉表示,公司将在品种结构调整和全程技术服务上下功夫。

基于垦丰种业建立的世界级生物技术研发平台和工业4.0级的种子加工厂,公司将以市场需求和结构调整为导向,加大研发力度,推动各个作物成长。加快东北早熟籽粒玉米品种北种南移,加大对饲料玉米品种的研发力度;在水稻育种方面,由常规稻品种逐渐向优质、专用品种转变,同时,加大南下布局杂交水稻的力度;为了满足农民粮食卖出去的需求,加大对优质大豆品种的研发,重新把油菜、甜菜等经济作物品种研发加强。

基于经销为辅、直销为主的营销思路,公司将推行全程技术服务、提供个性化种植解决方案,完善营销体系。目前,垦丰种业实施了“互联网+种业”,率先建立了垦丰商城的电商平台,并自建物流配送,种子可直达农户,解决了农民购种“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服务创新方面,开展全程技术服务,提供个性化种植方案,构建以农业综合服务商为核心的市场推广体系。

同时,垦丰种业正探索创新商业模式,延伸产业链,让农民种得好,更收得好。

南宁桂福园

农产品消费升级下的特色种企之路

如果说中国骨干种企的跨越式发展保障了13亿人民的粮食安全,那么数以千计的特色种企则不断丰富百姓餐桌,满足了民众多样化的需求。

当前,人们对农产品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 南宁市桂福园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桂福园”)总经理宋钢认为,发挥特色种企优势,以补短板为核心抓手,全面提升农业供给水平,服务供给侧改革,促进农产品消费升级,是未来种企面临的重要任务。

从2006年开始,宋钢就认定价值农业需要具有专业性、功能性的特色种子。因此,桂福园就开始了特色种企的探索之路。例如,与吴子恺教授合作,经过11年的努力,建立了完全自主创新的超高油玉米育种体系,成功选育出含油率超过大豆、产量超过大豆的超高油玉米新品种“华健1号”(含油率达27%,已经通过审定),为替代高油大豆进口提供了可能。

目前,含油率超过30%的华健2号即将提交审定,正在研发含油率超过35%的华健3号,争取实现进口高油大豆的替代目标,为提高国内食用油营养与健康品质服务。 该项目获得了中农办唐仁健主任及袁隆平院士的重视与认可。

在构建闭环商业模式的探索中,桂福园还于2014年出资成立广西天贵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专注于优质农产品开发。探索从特色种子的定向培育到产出独一无二的优质农产品,再到服务于中、高端消费者,实现全产业链封闭运行。

特色种企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优势明显,并应成为中坚力量。宋钢认为,特色种企在激烈竞争中,往往需要洞悉市场商机,针对未来市场潜在需求做详细调研,然后确立育种目标,实现定位精准品种的及时供给,能够为供给侧改革与农产品消费升级服务。国内最早实现创新的特色种企,均是基于原产于中国的特色作物,比如天津特瑞特的黄瓜,汕头金韩种业的南瓜、南宁市桂福园农业的鲜食玉米及超高油玉米等。

未来,特色种企的发展趋势将为呈现为由以培育普通商业种子育种向培育闭环种子、功能性种子拓展,由小规模选育向规范化商业育种体系进化,由孤立封闭育种向联合攻关演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