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15日 【解读|“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③】质押融资:为创业创新添薪加火
“到2020年,年度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达到1800亿元。”这是日前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下称《规划》)提出的十大预期性指标之一。
“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的推行,可最大限度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更好地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撑,推动创新发展大局,进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江苏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唐恒认为。
缓解融资难题
资金短缺是许多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碰到的“心病”。不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往往因为资金短缺而无法扩大产能,机会转瞬即逝。实践证明,破解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的难题,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有效的途径之一。“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使企业通过无形资产获得了资金来源,促进了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大学法律与知识产权系主任李顺德向本报记者表示。
“这笔钱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巨大作用。”上海和鹰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和鹰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06年成立以来,公司生产的数控服装装备远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其中,通过专利权质押获得融资贷款,为助力公司的发展功不可没。2010年,和鹰公司以“用于自动裁剪机的双轮磨刀组合装置”发明专利获得质押贷款200万元,解了企业燃眉之急,更为企业发展“添把柴”。1年后,由于看好和鹰公司的专利价值,银行又追加贷款2000万元,和鹰公司由此实现了快速发展。
与和鹰公司相似,石家庄多康采暖设备有限公司(下称多康公司)在2015年迎来了发展良机。当时,石家庄市政府下定决心治理雾霾,在农村地区补贴推广环保炉具,这恰恰是多康公司的主打产品。同年,亟需扩大产能的多康公司以6件节能环保采暖炉专利权获得质押贷款8000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产量实现了成倍增长,年销售量由1.6万台攀升至12万台,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650%。
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受益于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芜湖市溜溜果园集团有限公司凭借16件专利权与其他资产捆绑,获得贷款200万元,使企业在研发新技术方面如虎添翼;茶企“万里江”以林地使用权、商标使用权提供质押担保,获得恒丰银行青岛分行贷款累计达2500万元;神州图骥则尝到了版权质押的甜头,公司制作的动漫片《阿吉的中国之旅》获得8000万元的评估价格,从中国银行昆山分行贷款1000万元……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专利、商标、版权质押融资总额达931.7亿元,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促进创新成果运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引领发展方向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用好知识产权就能激励创新。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多项措施推进知识产权与金融的深度结合。以专利权质押融资为例,国家知识产权局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商业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全面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政策和业务指导,探索完善知识产权价值分析评估、质押融资风险管理以及质物处置等工作。2015年10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助力创新创业的意见》,强调要完善知识产权估值、质押、流转体系,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实现普遍化、常态化和规模化,引导银行与投资机构开展投贷联动,积极探索专利许可收益权质押融资等新模式,积极协助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者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专利权质押融资业务在全国全面展开,辽宁、四川等省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江苏、福建、浙江等17个省(区、市)开展专利保险工作,专利权质押融资工作呈现出常态化、规模化发展态势。
“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为贯彻落实《规划》提出的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未从根本上解决。”李顺德说,《规划》提出将采取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管理及补偿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小微企业风险补偿基金,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和信托业务,加强专利价值分析与应用效果评价工作,加快专利价值分析标准化建设等一系列有力措施,为更好地开展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指引了方向。
唐恒认为,建立市场化的风险补偿机制是有效解决目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存在的法律风险、经营风险、质押物处置困难等问题的必要途径。金融创新需要传统商业银行、基金、保险、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共同推进。因此,在建立市场化风险补偿机制时,可以考虑引导有关市场主体成立专门担保机构或设立专项担保基金,鼓励企业联合设立或由政府与企业共同出资设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降低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减少知识产权处置成本。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冯晓青也表示,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证券化无疑是一条非常现实的选择和出路。将手中的知识产权以证券化的方式进行融资,对于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中小企业缓解实体经济资金不足的困境尤为重要。
“一方面,政府要大力推进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另一方面,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市场规律进行多方面的探索,激发社会各界资金力量。”李顺德表示,加大在金融领域对知识产权运用的探索,是贯彻落实《规划》,推动“知”本向“资”本转化的有力支撑。(转自: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