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冈依托地标产品保护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在刚刚结束的“淘宝·特色中国”组织的“中华名果节”上,罗田甜柿首次与新疆香梨、山东苹果等全国知名产品同台“论剑”,5天预售5000单,共1.25万公斤。销量在全国十大名优水果中排名第三。

钟灵毓秀的大别山赋予黄冈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农业资源。据调查,黄冈可以培育发掘的特色资源数量高达几千种,仅《本草纲目》记载的药材就有上千种,着实称得上是一个“聚宝盆”。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该市委书记刘雪荣说:“要通过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进行产业化布局,争取一个产品裂变出一个产业,将特色产品打造成品牌产品,以此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此,黄冈将地理标志保护与品牌农业、创汇农业、休闲农业相结合,组织制定了18个省级地方标准,101个市级地方标准,提出了“让好的多起来形成规模,让多的好起来形成特色,让特的火起来形成品牌”的产业化新思路,并形成了“地标+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模式,一批特色资源优势迅速由小变大,踏上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道路。据不完全统计,到“十一五”末,黄冈市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2155个。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71家,完成加工产值325.9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提高到0.87:1。2012年,英山云雾茶、罗田板栗、九资河茯苓、罗田甜柿、黄州萝卜等30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实现系列产值41.5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6.2亿元。

历史上久负盛名的黄州萝卜由于未得到有效保护,一度出现过论筐论堆卖的情景。2008年9月,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的黄州萝卜身价倍增,声名远扬。价格翻了一番,由原来的0.8元/公斤上升到现在的2元/公斤,有时还按个出售,一个萝卜可卖到2至3元。据统计,去年黄州区91个行政村562个村民小组,按照标准化要求种植黄州萝卜,年产量达到28万吨,实行标准化种植产量比原来增长15%,实现产值5亿元,农民户均增收1万多元。在黄州路口工业园,记者看到,一座占地约13公顷的萝卜新城正拔地而起。据工业园有关负责人介绍,这座即将竣工的萝卜新城由深加工标准化厂房、科研楼和交易大厅等组成,总投资1.38亿元,是湖北省最大的萝卜深加工基地和交易市场。

罗田被国际板栗研究专家称为“世界板栗的基因库”、“天然的板栗王国”。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没有龙头企业带动进行深加工,罗田板栗成为了其他品牌的原材料,特色产品“大名气”与特色产业“小块头”之间形成了巨大反差。2007年,罗田板栗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该县开始大力发展板栗产业,在对231家小型板栗加工企业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先后引进华丽、绿润和天程食品等一批龙头加工企业,通过延伸板栗产业链条,实现了从资源大县向经济大县的转变。如今,全县板栗栽培总面积达7万公顷,板栗常年产量达到4万吨,居全国之首。板栗深加工产品10多个,系列总产值突破1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栗农人均收入1000多元。板栗产业成为该县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湖北省社科院特色经济课题组认为,地理标志保护使黄冈形成了“一县一主业,一县一品牌”的农业产业格局,加快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是在红色土地上进行的“绿色”革命。据介绍,到“十二五”末,以地标产品为依托,黄冈市年产值过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将达到1000家左右,农业加工产值突破1000亿元,全市主要农副产品加工率达50%以上,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1.5:1以上,比“十一五”翻一番。(朱运焱 瞿剑锋 陶诚 记者 张华)

(原标题:红土地上点燃“绿色”革命 湖北黄冈依托地标产品保护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文章来源:中国质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