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数量和类型将持“井喷”之势是好事儿
随着农业部关于《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和近期一些省市关于《审定品种引种备案相关信息》的陆续公示,特别是“意见稿”中提到的一部分特殊类型品种不再将产量做为品种审定的唯一标准时,让我们感觉到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作物品种数量和类型会表现一个“井喷”之势,这对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肯定是个好现象,更是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开道”之举。
此次的中央一号文件在重点提到的“调优产品结构”和“调好生产方式”,以及“调顺产业体系”的“三个调”上,分别用了三个字”,即“优”、“绿”和“新”,并强调了对其要“突出”。这将是新一号文件的最直接、最“基本”的纲领和该切实着手去做的方面。要去实现这些,我认为没有与这“三个字”相对应的作物品种不行,不依仗着这样的品种在生产中发挥其特有的作用不行,社会各个方面不为这样的品种提供表现的机会或通道更不行。所以我们说,包括“意见稿”释放出的信息和各地《审定品种引种备案相关信息》的陆续公示,都是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实施“开道”之举。
对!如此一来,也正像是一些人所预言的那样,审定品种的数量和类型会一下子多了起来,甚至人们将这种未来品种数量之多的现象形容成是“井喷”。
“井喷”没什么不好!不管是从供给侧改革对作物品种多样化的需求出发,还是从我们当今作物育种、区域试验、作物生产,以及种业长期发展等环境出发,都将是非常有利和积极调整的一个契机。
第一,首先从“优”、“绿”和“新”说,没有较大量、较多类型的作物品种作支撑,“优”、“绿”和“新”可能就是三个没用的字。从我们现有品种看,去着手这“优”、“绿”和“新”还有难度,其难度就在于“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所以“井喷”是解决“巧妇”做饭“米”的来源问题。并且,哪儿个“米”怎么样,还需要“巧妇”们就众多品种或品牌的“米”经过一个做饭过程后的筛选与评比才能够知晓。
第二,让育种目标真正是为了服务应用、服务生产。品种多了,品种就不再是人们心里的“值钱”或神秘玩意儿,它就是生产过程中各种生产资料之一。而符合市场需求的品种会真正成为育种家们潜心追求的目标,育种家或育种机构也会将更大的气力花在打造真正的“好品种”和“过硬品种”上,摒弃近一段时间育种环境中的“短平快”行为,让育种成为一种事业,而非投机、非发家的途径。
第三,区域试验乱象跑点的问题会得到解决或抑制。品种多了,一些有特殊需求的品种审定不再以产量数据为主要依据、甚至一些特殊类型品种由于企业自身需求,根本就不用再进行区域试验就可能获得审定和认定时,那些为了审定而审定的烂品种也就没用了(具体说是卖不出钱了),人们还跑点儿干嘛?跑点一旦不那么重要,区域试验的环境也就会自然而然的好转。
第四,符合市场需求的品种类型会受到青睐。品种多了,选择的机会也多,而农民对种植品种选择的标准将从以往的产量、或种子企业的宣传词句转移到最终产品的去向和各地区政府部门对农业对口扶植对象上,而这些将又会成为本地区育种家们和育种机构该调整的具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