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农业生态与可持续 需练好气候恢复力内功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 沈秋)1月11日,社会资源研究所在北京发布了《恢复力: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思路?——民间组织案例》报告。来自老挝、柬埔寨、阿拉善、北京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关领域从业者汇聚一堂,围绕提升贫困农户应对气候变化的恢复力开展讨论,从生态农业和价值链的视角分享了不同地区结合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农业的成功案例。
《恢复力: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思路?——民间组织案例》通过定量分析与案例研究的方法,呈现NGO在提升农户恢复力方面的工作现状,旨在挖掘NGO提高社区气候变化恢复力的关键要素,为NGO帮助农户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实践经验。报告指出,恢复力指个体、家庭、群体或系统在不牺牲(和潜在提升)其长远利益的前提下,预测和承受危害、气候变化影响、其他冲击和压力以及从中恢复的能力。恢复力包括缓冲能力,自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报告结合大巴山的柏林湾生态社区营造,阿拉善的地下水保护和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社区保护地的案例研究。
报告认为,多数NGO不清楚自身项目与气候变化适应之间的联系、恢复力拓展了气候变化应对思路、NGO通过增强农户生计恢复力(包括缓冲能力,自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帮助农户应对气候风险、NGO在提升农户恢复力方面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与差异、农户的参与性是提升恢复力的重要条件。
报告建议NGO在具体工作中纳入气候变化视角及恢复力思维、气候恢复力项目要符合农户的现实需求、进一步探索气候恢复力行动方案、将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增强恢复力的核心。
绿色和平食品与农业资深项目主任裘成介绍了恢复生态的森林农业与社区营造的成功案例。她认为,未来农业与食物体系的关系是从破坏自然转型到恢复自然,从单一转型到多样化的食物体系。她表示,未来农业将具有多重功能,并且是生态化的、多年生与可持续的。农户可根据阳光、地形、人类活动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设计,构建农林生态系统并且模仿森林来种植食物,将施肥作物(如固氮树)与吸引授粉的植物融入其中以实现森林模式。裘成还现场分享了美国马里兰州Forested社区通过纳入社区支持农业,融入动物为森林农场提供氮肥,完善社区构建等方法实践城市社区食物森林理念。
来自老挝和柬埔寨的农业领域相关从业者,也现场分享了他们通过农户技能培训、同地种多种蔬菜、几个村庄组成农业合作社、培养女性农民领袖等多种方法开展农业活动,探索农业的生态化与可持续化的过程。
来自北京大学的王彬彬肯定了国内外案例对当今中国的现实意义,她希望使利益相关方关注气候恢复力,希望大家更多思考如何实现与为何难以实现从农户参与放大到多边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问题。
在全球气候恶化的今天,以生态扶贫带动精准扶贫提出多年,应对气候变化,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种植与养殖成为当今农民的必备技能。农业生产与生活中除了提高生产种植技能与重视市场需求,还要提升气候恢复力、女性的社会价值与贡献,努力实现农业的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网
(责任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