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动全球格局后,种业并购大戏还要怎么演?
农财君说
并购,你懂得几多?
去年,国内种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一改疲软态势,进入了空前活跃的时期,大种企兼并小企业的消息接连不断,近40家种企宣布新三板挂牌。就像是预告一般,去年发生的一切,为我们揭开国内种业即将到来的资本好戏。
站得高:2016年全球企业十大并购案
1 AT&T收购时代华纳
2016年全球最大规模并购
2 普莱克斯与林德合并
工业气体行业最大规模并购
3 拜耳收购孟山都
德国公司史上最大规模收购
4 高通收购恩智浦
半导体行业最大规模并购
5 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
中国企业最大规模的海外并购
6 江森自控与泰科国际合并
美国企业总部迁往爱尔兰的又一例
7 Potash与Agrium合并
或成全球最大农作物肥料公司
8 Shire收购Baxalta
医疗护理行业在继续整合
9 软银集团收购ARM
欧洲科技企业最大收购
10 伦交所和德交所合并
成欧洲最大的证券市场运营商
全球企业动态盘点了2016年全球企业十大并购案,其中,拜耳收购孟山都、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赫然在列。点评称,并购动态其实比2015年略显平静,但农业化学领域的并购极为突出,直接影响了全球农资行业的现有格局。去年9月,拜耳和孟山都已签署最终合并协议,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也将在今年4月会有进一步的结果。曾经并肩作战的六大巨头,孟山都、杜邦、先正达、拜耳、巴斯夫、陶氏益农,换了一把玩法,历经多番周折,陶氏益农与杜邦,孟山都与拜耳,前后“结盟”,先正达正“外嫁”,比较“安分”的要数巴斯夫了。
看得远:国内种业资本大戏
国内种业资本大戏的剧情推进,早有资本大鳄给出了时间表。
在第五届柯木?i种业论坛上,北京先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鹤飞介绍,2016-2018年为现代种业基金的成长期,资金规模为45亿元;2019-2022年为成熟期,资金规模约60-80亿元。2017年是种业基金发展成长期的第2年,也是加大对种业资本投入关键的一年。
“种业企业更有能力进行商业模式的整合”,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管理人高级经理王海栗认为,种子是农业的源头,是农业投入品中最关键的一项,种业的革新能够引领农业发展的潮流。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是致力于发展农业产业的国家级基金,基金首期规模为40亿元,至今已投资项目16个,投资额额达30亿元。未来,中国农业发展基金更多考虑打造农业闭环的商业模式,而作为农业源头的种业将是重点关注对象。
种企能否为发展插上资本的翅膀,能否获得资本的青睐创富,未雨绸缪显是格外重要。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曾指出,并购,许多时候企业看到了机会,但是这个机会能否得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收购者的资金组织能力。
当前,最上游的“研发育种”环节由科研机构担任主力军,品种分散地掌握在各个科研机构中,科研机构的品种资源分散于各个课题组,乃至于研究院个人。最下游的“推广服务”环节主要依赖经销商,基层经销商存在地域分割,未形成全国性统一市场,缺乏整合其他生产要素、提供综合种植服务的能力。分散的品种、渠道和市场格局,导致了我国的种业整体分散的现状。王海栗指出,虽然我国种业格局整体是分散的,但种子企业更有条件整合农业产业链。兼并重组是提高企业效率一条路,我国种企现状是“大企业不大、小企业难倒”,需要以资本为纽带做产业整合。
并购是成为种业巨头最直接的捷径
要打破如何“大企业不大、小企业不倒”的僵局,打造中国的种业航母,王海栗指出,从国际经验看来,种企巨头的成长都离不开走“资本+并购”之路。孟山都就是国际种业上的“并购之王”,农财君不在此赘述了。
面对并购,吴晓灵曾表示,中国企业到国际上去实行并购,要了解标的企业所在国的各项法律制度,要面对政府安全审查,还要面对国际竞争者金融组织能力的竞争。而国内并购不仅要面对不成熟的市场、不成熟的企业、不成熟的投资人,同样还要面对如何进行资金筹集的压力。
并购首先要认识到哪些问题?
公司治理之争
收购行为之争
资金组织方式之争
先来说说公司治理之争。吴晓灵指出,所谓“门口的野蛮人”,它的存在是企业的梦魇还是企业潜力的挖掘者?什么样的公司治理能够让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什么样的市场规则不让资本过于任性?
门口的野蛮人,即敌意收购,很难说它是好还是坏。但是作为敌意收购的收购方,应该通过自己的行为提升企业的价值,这才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被收购方可以拒绝和防止敌意收购,但是前提条件是要能够更好的维护企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和广大股东的利益。
吴晓灵建议:监管政策需要遵循的原则:一是收购价值评判中立,在对于敌意收购的价值评判上,不宜出现明显偏向于收购方或者是目标公司的观点,而是应当保持一定的政策中立性;二是利益平衡式政策考量,法律规则需要有一定的伸缩性,金融监管以及司法裁判的出发点,应当做好通过敌意收购提高公司绩效与公司治理稳定之间、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和公司整体利益之间,以及对公司管理层的适度保护与防止管理层攫取私利之间的平衡。这种平衡需要通过判例来加以引导,在法规上很难做到详尽的规定,应该通过司法途径,通过案例、判例来引导这些平衡原则的实现。
在整个收购过程当中,关于收购行为所争论的问题很多。吴晓灵建议应该完善监管法规,让市场公开、透明、公平地运行。完善监管法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怎样落实“穿透”原则,了解实际控制人,让投资人知道交易对手是谁;二是如何进一步明确“一致行动人”,特别是认定不同金融工具组合的一致行动人。
关于资金组织方式之争,可以举个例子,比如:你准备收购某种企,组织了银、证、保、信各方面的资金,杠杆率高达4倍,这引发了市场对某些资金如寿险资金和资管产品用于收购的争议。吴晓灵表示杠杆收购是并购常用工具,但是中国没有一个畅通的、合法的渠道来实现这种杠杆的并购,于是大家就把所有的杠杆都加到了资管计划当中去。要收购,要组织哪些钱来收购,这是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话题,待农财君下次再分析。
回到种业来,王海栗指出,除了中国化工大手笔购得先正达之外,国内种业的兼并重组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面临着难有实质性整合的尴尬境地,有着不愿、不能、不易的三大难点。第一,我国多数种子企业或研发机构实力弱小,品种资源少,销售网络与营销能力也较弱,因此对于有并购能力的大型种企来说缺乏价值,大种企难寻合适标的,不愿整合;第二;多数种子企业营收利润规模偏小,缺乏兼并整合的资金实力,不能整合;第三,传统思路下的整合以种子行业内的垂直整合为主,但种业并非农业中的孤立领域,单纯的行业内整合难以突破跨行业的限制,种业内整合已面临深层次的体制瓶颈,不易整合。
理想与现实总是有些差距……
种企如何并购前行?
“种企更具能力进行商业模式整合!”王海栗认为,种子是农业投入品中最关键的一环;种子技术、生物技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边际贡献突出,种业革命将引领农业发展新篇章。
种企如何做到?农业是个综合有机体,种企想要插上资本的翅膀,在商业化模式整合之路上脱颖而出,必须具备超前意识和宏观思维。王海栗进一步分析,超前意识,是指种企要积极拥抱新技术带来的革命,比如生物育种技术、农业大数据及物联网等新技术;宏观思维,是指要从种子的单质竞争中脱离出来,不要孤立地看待种子。只有参与到农业综合效益的提升过程中来,种企才能借势而上,更快发展。
而综合作业的核心是构建闭环的商业模式。王海栗给出的破局之路为:通过“好品种-商业模式带动品种大面积销售-大企业-资源集中”的有效整合思路,形成聚合之力。
本文观点参考:第五届柯木?i种业论坛
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GFD公号,
《院长观点 | 吴晓灵:规范杠杆收购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