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院李建龙教授实验室在城市生态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再创新绩

2016年12月24日,苏州市吴中区环保局组织有关专家,对2013年由吴中区人民政府下达的由南京大学李建龙教授主持承担的“苏州市吴中区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及“编制苏州市吴中区生态红线保护区管控措施实施细则”等重点项目进行了验收。验收小组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查阅了相关文件,经讨论一致认为该项目超额完成了合同规定的预期任务,顺利通过验收,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省内领先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为我国今后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红线划分和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和示范意义。

李建龙课题组自2013年8月起在苏州市经大量生态与社会经济等本底调查基础上,在对城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辨识和城市生态用地空间分类方法系统分析条件下,参照国家与省市有关重点生态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划分的标准,首次提出了我国城市生态红线划定目标、任务和原理,利用自主研发的5S空间智能技术,从“生态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环境灾害危险性”三方面建立了生态红线划定指标体系,并研究确定了生态红线划定的定量空间技术方法,在ArcGIS软件平台和5S信息技术支持下,创建了网格空间属性数据库,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叠加分析、空间分析等技术方法最终完成苏州市吴中区生态红线划定二级指标、保护区名录及其规划方案,编制了《苏州市吴中区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报告和绘制了吴中区生态地图及电子生态旅游地图,提出了31条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标准与指标及21条生态文明建设实施考核标准,构建了生态红线划分的原理及定量标准体系。据此,在国内率先将苏州市吴中全区划定19个重要生态红线保护区域,总面积达1943.2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87.1%。其中一级管控区面积69.84平方公里(禁止开发区),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3.13%;二级管控区面积1873.4平方公里(限制开发区),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83.97%。从2014年8月起,又在各红线保护区镇(街道)12个红线区域,深入开展了生态资源、生态问题和重点保护生态对象的深入系统调研,找出了各镇(街道)生态红线区域的关键生态问题,明确了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的关键对象和提出了具体的管控措施,从政策、技术和工程三方面对12个重点红线保护区域内提出了红线保护管控措施及20个重点生态保护工程,进而为吴中区优先开展生态专家智库建设、城镇生活用水管网建设工程、美丽吴中城镇绿化工程、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自然风景区和自然生态系统保育工程以及太湖全流域生态整治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实施导则及工作方法。尤其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考核办法、生态价值评估、生态补偿与生态负债表制作提出了理论依据和具体的可操作指标。相关成果已先后在苏州市有关媒体、新华日报和中国生态文明促进与保护学会进行了报道,为此李建龙教授受邀在2015年深圳生态文明高层论坛、2016年12月2日浙江湖州生态文明高层论坛及2016年12月4-5日云南大学举办的中国生态文明高层论坛做大会主旨报告,反响积极,很好的提升了我校声誉。

李建龙教授课题组近二十年来在苏州地区有关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绿地建设、生态修复、食品安全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发表了60余篇高水平论著,许多成果现已广泛应用于生产,为苏州市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生命科学院、科学技术处)

;